中部崛起与山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衡,进一步呈现出东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东北地区重振雄风,而中部地区继续凹陷的格局,被经济界人士形象地称为“东高、西起、中间凹”。为实现东、中、西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思想,至此国家形成了“东部腾飞、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发展战略。山西省作为中部“凹陷地区”的欠发达省份,面临的局面是:东部地区,借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政策形成的高速增长惯性和领先地位的优势,正在加速发展;西部地区,2001年起开始享受国家政策倾斜的扶持,开始大开发,大发展;东北地区,2003年也有了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许多特殊政策支持,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而我省却只能在与国家数次政策倾斜擦肩而过后,作为少数几个没有多少国家政策倾斜优势的省份,自力更生地去发展。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思想以后,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都在制定相应的策略,加快发展。我省如何认识当前形势?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克服自身缺失,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发展,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实现赶超和崛起?就成为当前我们山西人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历史天空中的闪耀与辉煌
近些年提及山西,可能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抱愧山西》,内称:“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地区,而竟是山西!直到本世纪末,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通过这断话语人们似乎突然发现了令他们惊讶不已的三晋“旧貌”已换了“新颜”。的确,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达官显贵、不论街头巷尾还是茶余饭后、不管是宏篇巨著还是街头小报,山西一直是人们最耐人寻味的话题。有则笑话可以佐证:一位山西老乡去了美国,美国友人问:“客从何来?”答曰:“山西。”美国人竟不知山西,于是老乡为之解释:“就是万荣的那个山西。”美国人大悟:“噢,离万荣很近吗?那一定是万荣的郊区。”由这则现代万荣笑话可见一斑。
作家郑义曾说山西是“国中之国”,懂得山西就懂得中国。2001年香港凤凰卫视曾做过一个专题电视节目,全方位介绍山西的历史和经济发展情况,在这个节目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为什么这么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所以“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县的华亭镇,现在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以“百年中国看上海”;北京真正成为大中国的首都是从辽金时代开始的,距今约850年,所以“千年中国看北京”;从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开始,到现在正好是三千年,所以“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从尧舜禹时代到现在大约是五千年,所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说实话,历史天空中的山西曾经是最耀眼的一颗星,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来描绘山西昔日的辉煌:
第一,华夏文明源三晋。
实际上,山西不仅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和最早开发的省份之一,而且还是中国远古人类生息繁衍之地。在人类进化史上,山西省的先民们胼手胝足,开拓创造,累绽异彩,可称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个提法有确凿的历史根据和理论依据。我们原来学的历史课本最早说到的是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现在晋南芮城县境内西侯渡文化的大量遗存已证明人类在距今180万年前就能人工取火和打制石器,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第一步,把世界的文明史整整推前了一百余万年,这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笔。襄汾县的丁村遗址,发现了中国境内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是介于北京猿人与现代人之间的中间进化环节,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形体特征。丁村文化的遗迹绵延不绝并向四周辐射,开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古文明的先河。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尧舜禅让,稷播百谷、仓颉造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遗迹遍布山西。尧舜禹的很多传说都在山西,尧王立都平阳是在公元前4700年发生的事情,尧王在这里划分九州,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体制。尧王制定的法典——《尧典》也是在这里。敬敷五教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制度,大禹治水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兴修水利的先河,仓颉造字开创了中国文字纪事的先河,由后稷稼穑、神农氏教人种地,中国从此进入农耕时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里,愚公率领众子孙要移走的两座山,一座是阳城县境内的王屋山,另一座便是太行山。威风锣鼓是一种打击乐,传说这种锣鼓的形式始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尧王有两个女儿,名叫娥皇和女英,尧将女儿许配给舜,以后
中部崛起与山西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