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一般认证)
认证标准
达标情况
一、内部控制标准
要求
责任部门
完成日期
(一)
组织机构控制
提供公司组织架构图及各部门职责分工的书面文件;
对企业认证建立书面或者电子档案。
制订进出口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内部监督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规定上述部门主管的姓名、职位及部门职责分工;
必须指定副总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关务。
建立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制度,提供公司内部培训记录
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海关法律法规类的内部培训,认证时要与该高管面谈对海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二)
进出口业务控制
具备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
在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进出口单证涉及的价格、归类、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等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内部复核。
(1)按海关要求建立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要求提供负责进出口单证内部复核的部门和岗位人员名单),确保企业保存的进出口纸质和电子报关单证、物流信息档案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安全性。
复核内容包括价格(合同、发票、收付汇凭证等其他商业单证中涉及成效价格的构成调整项目的内容,不应存在漏报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归类(是否为税则、则注释、本国子目注释、归类决定列名以及特定当事人做过预归类决定的项)、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规范申报要素等内容。认证时抽查
10份进出口单证,看是否执行了上述制度。
(2)妥善保管报关专用印章,以及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
(三)
内部审计控制
(1)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岗位,或者聘请外部专职人员独立对进出口业务等实施内部审计;制定内部审计制度;
对企业的进出口活动的相关事项进行审计,如:一般贸易是否按照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要求进行申报,涉及知识产权、特许权使用费等是否按照规定申报,是否按照规定委托或者接受委托申报等;加工贸易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注销、处置保税货物等;保税物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仓储、运输等;减免税货物是否按照海关规定使用或进行处置等。
(2)每年至少内审1次,建立内审书面或者电子档案。
(1)建立对进出口业务发现的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
要有对进出口业务发现问题或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内容,要有追究责任的书面记录。
(2)建立对企业人员和报关人员私揽货物报关、假借海关名义牟利、向海关人员行贿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
(1)建立改进制度或者措施。
要有改规范性改进的书面记录,且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要知道该记录。
(2)对海关要求的规范改进事项,应由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具体的规范改进实施。
(四)
信息系统控制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要有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的书面记录(认证时要与受培训的员工面谈)。
要提供信息系统使用手册,要有对非法入侵信息系统,篡改或者更改业务数据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认证时要登录系统进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