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中的艺术思想
摘要:《理想国》一书中涉及到了柏拉图的文艺思想,阐明了他的艺术观。不同于一般其他专门论述文艺与美学的美学著作,柏拉图并没有全面、系统或是编年体式地论述。由于本书的核心是关于建立一个理想城邦的政治问题,因而本书中的艺术思想与政治有莫大的干系,是围绕着用用他的理念论与伦理道德观来改造希腊艺术、使其可以适合理想城邦的社会体制这一层面来开展的。
关键词:文艺理想国教化
艺术与摹仿
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
柏拉图用了“三种床”的例子,说明诗歌与其他艺术都只是摹仿实际事物的影像,“床”的理念才是真的存在,木匠制造的实物床是摹仿床的理念,是它的比较暗淡的阴影,而艺术的床不过是理念的影像的影像,真实程度最低,是属于世界与认识结构序列中最低级的部分。原因是“它只是触及或把握了对象事物的一小部分,而且还是呈现的形象的一个部分。
艺术的魅力难道在于真实么?
在这一艺术本性的重要问题上,柏拉图未免太贬低艺术了。艺术的摹仿不是追求“像”,而是追求“美”,它的摹仿是在特殊的生活原型中把握普遍本性,揭示因果关系,经过艺术加工,从而给人美的情感体验。柏拉图的“影像”论不能解释写意水墨画与中国书法艺术。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它是自然界所不具有,而是经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①”
艺术与灵魂
柏拉图认为艺术只是摹仿感觉与情欲
柏拉图在论述艺术与灵魂的能力的关系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是摹仿灵魂中的感觉与情欲部分。“他于刺激,强化了灵魂中的这种低下成分,通过增强这种低下成分就会趋向毁坏灵魂中的理性部分。”
他还认为,当时希腊悲剧的艺术效果,只是迎合与满足人们心灵中渴望发泄情感的部分,久而久之,这种持续的怜悯会造成自己有痛苦时就不易被理性克制。
柏拉图的无情
如果艺术仅仅涉及灵魂中的理性的话,那恐怕艺术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苦难往往成就好的艺术家,因为那时的艺术作品融入了作者不吐不快的感情,或许是非理性的,却无疑也会涤荡人的心灵,将人引向真、善、美。
“黑格尔说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说,这是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于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②”这种心理或许听起来不可理喻,却真实地存在于人性之中。
柏拉图的情有可原。
柏拉图如此不满的“艺术夸大情感”这一点,是因为哲学本来就是理性统治情感的智慧,大量希腊传统与流行艺术与他设计的以理念论哲学为主导的理性王国是不相容的,并且,他的本意也不是要用哲学取代艺术,禁绝一切艺术,而是意图用他的哲学去支配与改造现有的希腊艺术,将其相容地纳入他的理想国家的文化体系。
艺术于教化
柏拉图认为文艺的作用在于净化城邦。
柏拉图强调文艺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坏的艺术会污染城邦的精神状态,好的艺术则能净化城邦的社会风气和个人心灵。所以,他个人主张理想国家应该对艺术严格监督,阻止艺术家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扶植发扬能起净化作用的艺术作品,使艺术有助于理想城邦的长治久安。
柏
柏拉图的艺术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