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歌乞巧的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歌乞巧的教学设计.doc诗歌乞巧的教学设计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首诗这首诗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借助诗歌教学素材,通过“读、议、想、说”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地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2、能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己的话讲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风俗习惯四、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诗歌2、感受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爱读古诗吗?谁能背诵一首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元日》《清明》等3很好,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盛况的诗——《乞巧》1、师:请同学们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指导“乞”、“巧”的变调,都读三声)看到这个“乞”字,很容易让你想到什么字?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师提示:“气”的最后一笔横斜钩,而“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谁能说说“乞”是什么意思?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师:很好“巧”字什么意思?谁能完整地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再齐读课题2、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师介绍:林杰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时就能写诗一下笔就能写成一篇好文章他还精通书法棋艺,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岁就离开了人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那么乞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3、师: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电脑老师的朗读,4、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自由地读4次,前两次注意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后两次,注意读连贯,通顺注意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味道5、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6、师: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是哪两个字?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它是什么意思呢?借助组词理解理解了字的意思,相信我们再齐读,准能读得更好7、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意思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提出来解决1、师: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它有了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2、师: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3、师:是啊,女郎织女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天在鹊桥相聚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把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定为七夕节,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4、师: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那些青年男女携手来到了户外,抬头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此时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个,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5、师: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着人们织女不仅有美丽的容貌,而且手巧你对织女有哪些了解?6、师:在这样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这寄寓了人们的团圆之梦织女的手巧也让无数的人间少女折服这一天,少女们都要举行一个仪式,期盼着自己像织女一样手巧想想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自由地读读三、四行7、师:古时候的少女们在牛郎织女每年相聚的这一天,都会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看看都有哪些方式?师:补充2种,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传说七夕这天是牛的生日,牧童就会在这一天采摘一些野花挂在牛角上,给牛过生日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写的是哪一种呢?8、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的三、四行,边读边思考: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她们可能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她们穿了多少条呢?真的有几万条吗?那是多少条?在这里是虚指在第四行

诗歌乞巧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nyou1106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8-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