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精品]韩国语言与风俗文化略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韩国语言与风俗文化略论
——与中国相比较的考察视角
谢金良*
[摘要] 众所皆知,韩国在语言与风俗文化方面都有一定特色。从现实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韩国文化现象具有某种独特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中国成分。这就自然会涉及到与中国相比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依靠典型的特殊的文化现象解读,透视韩国语言与风俗文化的审美特质与民族特性,力求更客观地看待中韩文化的关系问题,更准确地理解韩国文化的核心和特性。
[关键词] 韩国语言风俗文化
引子
中韩文化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肯定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是历史与现实决定的。但是,这种关系究竟是大同小异?还是小同大异呢?抑或是异同各半呢?对这些问题,中国人和韩国人的回答可能不一样,甚至是很不一样。于是,在文化关系研究上,就很容易陷入极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泥沼中,导致无休止的非客观科学的论争。本文的写作,并不想加入诸如此类的论争行列,而是想通过客韩期间的见闻感受,简要地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我以为,对中韩文化关系比较的问题,必须从两个维度来加以区别:一是时间和历史的维度,一是现实和现象的维度。在问题的探讨中,这两个维度既要分开而论,又必须相结合,但是切不可相割裂和相混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问题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才能摒弃民族主义的束缚和干扰。
一、历史文献与历史遗物的考察

文化关系研究重在追根究底和溯本求源。谈到中韩的文化关系,就必须面对一段不容回避的历史研究:史传“箕子朝鲜”可信吗?我们还必须追问:从人类繁衍的角度,如何描述韩国在最近三千年以来的变化历史?我们似乎很难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中国人来到韩国的土地上,并在此定居生活和开疆辟土。但现在韩国人的姓氏,却很显然地告诉我们:有很多韩国人的姓氏与中国人一样,似乎由此可以证明这当中有一部分人的祖先曾经就是来自中国?此外,我们还可以透过如下现象考察历史与现实中的中韩文化关系:
古代的中文书籍:线装书/雕刻版。走进韩国各大学的图书馆,只要翻检韩国古代的史籍,就会发现有大量与中国古代一样的雕版印刷的用汉语文言文写录的线装书。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两大事实:一是古代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深刻(出版线装书),一是古代朝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认同(沿用汉文字)。即使到了今天,在韩国的各种文字载体中,仍不时可以看到汉文字的存在,甚或已经成为韩语表达的重要辅助手段和形式。试想,以拼音形式表意的韩文,如果没有汉语和英语的支撑,将在某些特殊意思或意境的表达上造成困难。当你看到韩国的学生面对一句或一段韩文,而许久仍不解其义时,就能更深刻地体会汉语言文化长期影响朝鲜半岛的价值和意义。
遗存的人文景观:古城墙/大寺庙。除去都市的热闹与繁华,韩国的旅游资源不是分布在名山美岛,就是那些散布在各地的城墙和寺庙。即使都是袖珍型的,但也都有一定的特色。
不过,难免都有一些印痕鲜明而挥之不去的“中国成分”。且不论庆州的人文景观多么有中国特色,因为此地在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就以笔者去过的几个地方为例吧。如,春川的清平寺:寺庙的修建据说就是源于古代唐朝时一段刻骨铭心的中朝男女的爱情传说,是明显具有中国情结的建筑景观。后来经过翻建且保留至今的清平寺,尽管规模不大,但也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特色——大门顶上的匾额用汉字书写“大雄殿”,门两边有汉语传统的对联,寺庙的装饰色彩与清代的审美基

[精品][精品]韩国语言与风俗文化略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106 KB
  • 时间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