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与动脉采血
施如月
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
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
血气分析目的
适应症
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
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动脉采血的部位
足背动脉
肱动脉
股动脉
首选
桡动脉
桡动脉
优点:解剖位置浅表,易触及搏动,皮下脂肪少,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采血时只需暴露前臂的1/2,平卧位、半卧位及坐位均可。从而有效的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血肿的发生率。
定位: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即掌横纹上1cm-2cm处;搏动最强处最强处延该动脉方向向上延长2cm-3cm处即掌横纹上5cm-6cm搏动处
各个部位的对比
穿刺方法:将患者手臂伸直,抬高,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血管亦相应拉直固定,行穿刺时不易滚动,此时桡动脉也更接近体表,易把握进针深度。用左手示指指尖触摸欲穿刺的桡动脉搏动,尽量减少操作者感受博动的面积,穿刺范围缩小,易找到最佳穿刺点。
进针角度:针头斜面向上,进针的角度一般为30~45°角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再降低穿刺角度,呈10°~30°角沿桡动脉走向潜行进针。开始进针时,根据病人胖瘦和血管粗细改变进针角度,肥胖的病人皮下脂肪厚,可增大穿刺角度40°~60°。
股动脉
优点:股动脉管径粗,动脉压力较高,血流量大,搏动较易触及,穿刺的成功率较高,但止血时按压力度要大,止血时间较长。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患者。
定位: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结节体表连接位置的中点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处
穿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稍抬高床头,将采血的肢体屈曲外展,充分暴露采血部位,摸到搏动最强处,将股动脉固定于左手食指中指之间,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之间垂直90°进针。
足背动脉
优点:位置浅表,易于暴露,不易滑动,患者容易配合,按压方便。(但不适于低血压、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
定位:足背内外踝的中点,位于第1、第2趾骨之间
穿刺方法:确定搏动位置,左手固定足背动脉,右手持注射器,-1cm处以10°-15°进针
各个部位的对比
按压时间及力度
不够的后果!
出血及血肿
动脉采血操作步骤
确定穿刺点
采血者将左手(或者右手)的食指沿血管的走向,放在准备采血的部位,通过“一按一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腕横纹上约1寸)
血气分析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