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上官云珠”.doc成为“上官云珠”
1948年初,某杂志曾刊出一篇“最”字打头的文章,很用心地盘点了前一年(1947)电影界各具特色的人与事。其中提到,那年最赚钱的公司首推“文华”,出品最多的是“中电”,还提到,《天字第一号》和《一江春水向东流》难分伯仲,共享“卖座最好的影片”盛誉。想必这些文字多少都更新了我们对那一时段中国电影的认识。更引起笔者注意的是一处细节:出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三位女演员也都榜上有名――白杨和舒绣纹同被誉为“演技最佳的演员”,而上官云珠则被冠以“最浪漫的明星”。[1](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三人分别饰演张忠良的“沦陷夫人”、“抗战夫人”、“接收夫人”,各显其彩,演技难分高下,甚至在银幕下同台为“丽都”(歌舞厅)开幕剪彩,为什么却被戴上了不同的帽子?三人均为彼时当红艺人,白、舒二位头上还闪烁着话剧名旦的光辉,甚至有人盛赞白杨“像碧海青天中的一片云霞,照耀战后中国银坛”[2],为什么她们没有归入“明星”之列?今天已很辨识编者此举出于有心还是无意,不过只要看看下面两则出于其他报章的资料就可大致断定,“演员”和“明星”彼时已各有所指。其一,白杨一年之后被称为“同志”和“人民艺术家”[3];其二,1948年前后,有关上官云珠的消息大多是三角恋爱的七长八短。究竟上官云珠是个什么样的“明星”?她又如何成为众人眼中的“明星”?就让我们试着从种种“流言蜚语”中寻找些答案吧。
舞台/银幕上的“姨太太”/交际花
1947年的上官云珠已比较忙碌,往返于“文华”和“昆仑”两个片场,穿梭于“何文艳”和“施咪咪”之间。这两个角色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奸商的姨太太,后者是勾引有钱男人的交际花,而且都那么妖媚惑众、薄情寡义。如果成为“何文艳”是上官云珠第一次在“昆仑”演戏,带有或多或少的偶然性(事实上并不偶然。蔡楚生看到上官云珠在《天堂春梦》中所饰“龚妻”后决定请她参演《一江春水》,并专门向该片导演汤晓丹了解过上官的基本情况。“龚妻”是个飞扬跋扈的包工头太太。那么看完“文华”公司对《太太万岁》主要演员的介绍,就可以很肯定地说,上官云珠同时演这两个一般意义上的反派角色并非偶然:
影剧圈均以上官云珠为反派优异人才,自《七重天》,上官被目为反派圣手,《红楼梦》粥粥群莺,以上官之紫鹃造诣最高,《裙带风》之豪门内眷,细腻如水银泻地,《美男子》之女明星,则传神阿堵,妙趣不可方物,观众尊之,圈内目之为异宝。[4]
这份简单的介绍写得相对客观,从表演的专业角度较全面地评点了上官云珠在舞台上的各类精彩演出(以上作品均为剧作)――其中既有反角也有正角,不过总体而言是以一个“反派圣手”的定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因如此,上官云珠才是“施咪咪”的不二人选,并且不负众望地让观众再次满意。“何文艳”作为重要配角的出彩,也早已证明蔡楚生和郑君里用对了人,中国电影史自《一江春水》之后又多了一个经典的反派人物。此外,这段短文中还暗含着一个上官出演反派角色的基本线索,引导我们回顾她此前的从艺简史。
遗憾的是,上述剧目如今大多无缘目睹。常见的上官云珠作品年表中除了《七重天》外,其他几部都不在列。上官在1940年代早期参演了数量众多的话剧,今天所见文字记载远非全貌。但被认为出彩的多是反派角色塑造。即便我们对《裙带风》和《美男子》一无所知,但不难对“豪门内眷”、“女明星”这类角色产生经验式想象。所幸笔者翻阅的资料中还有关于她早年出演话剧《如此上海》的评论。一篇短文中写着:“上官云珠,她的演技最好是演风骚的少奶奶或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她在《如此上海》中“据思是饰演风骚的角儿”[5]。尽管也有人对上官在该剧中的演技称赞有加:“上官云珠台词之清朗,表情之精湛,使人满意”[6],但前一则评论无疑强化了上官给人的类型角色印象,多少忽略了演戏本身。《如此上海》上演于1942年5月,那时上官云珠刚刚脱离熟悉未久的电影圈。如果从1940年夏天“‘新华’大捧上官云珠”[7]时算起,上官跻身影界不过两年余。这期间她演过多少戏又主要演哪些角色,以致给时人留下上述印象?
现在可以明确两点。第一,上官云珠早期的银幕之作都在“艺华”完成,且集中在1941至1942年间――有八部之多。[8]第二,这些戏在当时和后来都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至今天很难看到相关资料。上官云珠多演其中跑龙套的小角色,小到排名几乎总在最后,或没有记录她演什么角色。就笔者所见,在《玫瑰飘零》的演员表上,“上官云珠”排在最末,之前依次是李丽华、张翠英、曹娥、杨柳;在李丽华主演的《花月良宵》中,上官云珠饰演的小角色有名有姓――“女魔陶九奶奶”,不用多想也能猜得出是一个既妖又狠的角儿。看来上官与反派人物的渊源至少在此已拉开序幕。如果我们以李丽华当时已是
“艺华”台柱的史实来解释上官云珠的不得意,恐怕有点只知其一不
成为“上官云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