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炉耀州窑的青花瓷.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陈炉耀州窑的青花瓷.doc陈炉耀州窑的青花瓷
耀州窑以烧造上乘青瓷闻名于世,从晚唐经五代、北宋至金代前期,所烧的青瓷一直享誉天下。金代后期以降,青瓷日渐衰落,其中心窑场也从创烧以来的黄堡镇,东移到陈炉镇。
耀州窑的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后期。金末元初的产品仍以耀州窑传统青瓷为主。但在耀州青瓷日渐衰落的形势之下,这个新建的窑场已无回天之力。到明清时只得改烧具有大众市场的黑、白、酱釉瓷和为民众所喜爱的白地黑花瓷。烧瓷品种的这一改变,挽救了耀州窑的衰落,为该窑后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陈炉耀州窑明代的白地黑花瓷和清代的白釉赭彩瓷(当地俗称“铁绣花”瓷器),因其烧造品种符合了明清时期我国彩绘瓷大发展的方向,受到民众的喜爱,在陕、甘、宁、晋等多省广有市场,使陈炉耀州窑得以发展为西北地区最大规模的瓷窑。同时,也为晚清引进青花瓷的烧制奠定了彩绘装饰工艺的基础。陈炉耀州窑的青花瓷,就是在此基础上引进和发展起来的。

一、陈炉耀州窑青花瓷的始烧年代

关于陈炉耀州窑引进青花瓷的时间,目前有两处资料可供我们参考:一处资料是耀州窑博物馆藏有一件香黄地青花赭彩四系樽(图1)。在该樽的白地开光内用钴料绘有青花牡丹和荷花,并用青花以楹联的形式书写
“富贵有余”“吉庆有余”文字和“西京铜川炉山造,光绪三年春月造”纪年款。以此樽的青花纪年款为根据,陈炉引进青花瓷的时间,应不晚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这是目前我们所见标有纪年款最早的一件陈炉耀州窑青花瓷,但不是单一的青花,而是以该窑清代传统的香黄釉为地,在彩绘纹样装饰中,除采用了青花外,还加绘有赭彩。所以,它与纯粹的青花还有区别。同时,因署有“西京铜川炉山造”的地名,对其烧造年代也存有不同看法。
另一处资料为民国版《同官县志》。据该志《工商志?河东坡》条款下记载:“在县东门外里许,清光绪十四年,知县徐锡城试制未成;二十五年,知县黄肇宏又试亦未成。二十七年,邑大饥,江西潘表携款来邑赈济,相度地势,集股开办,改进清瓷(即细瓷――原注)窑,泥土去诸县南三十里之?}子山。二十八年(1902年)派邑人赵志清赴景德镇考察,雇工匠十余名返,初试于西安西岳庙内,有成效。三十一年,遂移县制作。出品虽稍逊于景瓷,但每窑均有出色之品数种,因配食具数桌,进呈清太后,大得优奖。经五六寒暑,成效颇著。嗣潘疾卒,各股东有回籍者,移居者,家落无资力者,款绌不继,遂停。今旧址犹存”。此段文字记述的是清末同官县城河东坡窑烧制青花瓷的过程。该窑距陈炉窑约10多公里,光绪二十八年不仅派人到景德镇去考察,而且还由景德镇雇来十余名工匠,是一次直接由景德镇全面引进青花瓷生产工艺的举措。而且产品质量较好,仅“稍逊于景瓷”,还“配食具数桌,进呈清太后”,竟能受到对器物相当挑剔的慈禧太后的“大得优奖”,表明了光绪年间,同官地区不仅引进了青花瓷的生产,而且产品质量已相当不错。河东坡窑的青花瓷,对十多公里外的陈炉窑必然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说,上述
“光绪三年”款的陈炉青花瓷还不算纯粹的青花瓷,那么到光绪晚期陈炉就应能够生产出质量较好的青花瓷了。
此外,铜川陈炉陶瓷总厂收藏有一件高1米左右的青花诗文花卉大罐(图2),以青花书写有“民国元年”纪年款,应为一件可靠的陈炉窑纪年青花器。

二、陈炉耀州窑青花瓷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陈炉耀州窑青花瓷,当地又名“白底蓝花

陈炉耀州窑的青花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