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浅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长武县地掌中心小学杨燕妮
[内容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关键词] 范读教材段落熟读评价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一、利用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
地震中的父与子》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地震后父亲失去儿子的悲痛,绝望与父子重逢后的喜悦与激动,也难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根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所以,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先朗读,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我在教古诗时,往往先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
国培计划研修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