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兰亭导游词
兰亭导游词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绍兴对外接待的当家景区之一由于兰亭地理位置正好处于绍兴平原、水网地带与丘陵山区的接缘之处,山地景观与水乡风貌得到充分而和谐地体现,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兰亭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祈求平安,常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同时作为一种水边嬉戏的游乐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不过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多了一点自然,而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觞来决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许多“港湾”式的小曲,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使出自己的绝活,或者事前约定的节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王丰之、华茂、庚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等十五人各得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诗句不成,各各罚酒三觞以助兴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就此诞生《兰亭序》也称“禊帖”,还称“临河序”,非但文采灿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绝,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因此而成了历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兰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御书中间有断痕,为文革时所遗留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找不回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相接,但旅游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处用手指去弥补摩画,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成了“君民碑”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条弯弯曲曲小溪,流觞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临水而坐,一觞一咏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可以说,没有当时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没有《兰亭序》的诞生,当然也不可能有兰亭如今这样的知名度,曲水流觞应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风雅之人仿古流觞面对着曲水流觞处的建筑就是流觞亭,是纪念曲水流觞的场所,现建筑为清代所成亭内陈列曲水流觞图、名家书作、当年曲水流觞所成诗文等御碑亭在流觞亭之后,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米,宽米,厚20厘米,重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右军祠在流觞亭的东侧右军祠结构巧妙,四周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侧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桥祠内可观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赏唐、宋、元、明、清墨宝右军祠常作为举行各种纪念和交流活动之地,尤其是书艺交流的重要场所书法博物馆在御碑亭后,过溪流石板桥便是博物馆占地10亩,环境十分幽静,是展示我国书法悠久历史和陈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天章寺位于兰渚山山脚,与兰亭隔溪相望现在的天章寺因已毁多年,很少有人专程游览,但一些专业人士和兰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实地浏览绍兴兰亭兰亭碑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兰亭第二个景点“兰亭碑亭”,也是标志性的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不过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碑上有所残缺,这是因为在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了多块,到80年修复时中间那块却找不到了,所以是经过修补,“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留下了遗憾因为是皇帝的字大家不敢随意加补,只能这样隐约勾出,而且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我们给这块碑取了一个名字叫“君民碑”讲到这,许多人可能会问“兰亭”就是指这个亭子吗?其实兰亭并非特指某个亭子,而是一个地名据记载春秋末期越
绍兴兰亭导游词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