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怀旧的价值观.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怀旧的价值观
怀旧的电影,总有一种自己的价值体系。它使主人公讲述的故事超越于人们生活的纪录,而成为人类生活体验中具有永恒性的情感结晶。

怀旧是人的本能。它源于人的记忆,却不等同于记忆。去国之伤,离家之痛;故交相逢,或依窗夜思,都不免生出怀旧之情。“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怀旧的情怀中,总是有一种别样的情绪在记忆的周边浮动。
旧日时光里的记忆不一定是悲伤。它可能是欢笑、思念、感怀,不变的则总是会伴随着哪怕是些许温馨的回忆。因而,怀旧的动力是情感,所以纵然是个体化的体验,也足以打动观众,与观众分享。正如怀旧的电影,诚然是一种个体经历的记述,并往往局限于个人化的视角;但它所传递的一定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感,如友谊、爱情、离别,或失去的伤痛……

童年往事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相信大多数当代中国人知道这首歌是始于吴贻弓的电影《城南旧事》。原作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终于在改革开放中被引进到了大陆,那一丝浓浓的乡情和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借助吴贻弓的镜头,变成了银幕上历久难忘的影像,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部在国际影坛上获得大奖的电影。
童年,也许是怀旧电影的第一主题。原著作者多年远离故土的乡情,使怀旧的意味更加浓厚。吴贻弓的电影亦藉此为中国电影第一次摆脱了政治诉求,而转向纯粹情感的表达,使这部影片可能是在中国电影中第一次以怀旧的思绪,再现着20世纪20年代古老的北京。
残阳古道,耸立着石狮子的卢沟桥。20世纪20年代,小主人公林英子随着家人迁到了北京古老的胡同里。在那里,七八岁的她见到了她不曾见到过的人和事;她懵懂地观察、接受着,一点一点感受着生活的真实底蕴……
故事里的人物有失去了青年学生丈夫和女儿的女“疯子”秀珍,有为好学的弟弟充满骄傲和愿为他付出一切的小偷,还有郑振瑶出色饰演的宋妈,她先后失去了自己的一对儿女,以及最后因病去世、深爱着小英子的父亲――小英子这些“朋友”的故事,让她逐渐体验到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苦难,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时代,小英子也生长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但电影正是让这种无忧无虑与周围主人公们的生活构成一种对比,使那个时代的伤痛通过孩子的眼睛,折射进观众的心灵。更重要的是,通过小英子的视角,影片得以对人们习惯了的生活认知达成一种“超越”。童年的眼睛缺少的是世故、洞察和对生活、社会的解读,但它同时又有着一种朦胧的纯净、敏感和单纯的标尺。以小英子的标准,女“疯子”秀珍可能与正常人无异,而张丰毅扮演的那个小偷也的确像大哥哥一样和蔼可亲。小英子的困惑在于她无法参透人们行为背后复杂的生活动因,正像当小偷问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时,小英子只能惶惑地回答:“……好人、坏人,我不知道,这太复杂了……”但是她淡淡的惆怅里所留下的记忆,却为当代观众留下一个关于生活的全新的读本。借助于小英子的视角,影片化解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传统情节脉络,而成为带领人们的思绪穿越历史时空怀旧的通道。小英子的视点是有限的,但同时充满了对世界好奇和朦胧的求知。于是,影片的主人公不仅是小英子和她的“朋友”们,还有那夕阳中的骆驼、古老的水槽,斑驳的胡同、洋车、剃头的挑子以及造反的青年学生、伤感的离歌和《看海去》的课文……在交织着忧伤与温馨的主题中,人们

怀旧的价值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