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男高音 难高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男高音难高音
2006年11月,中国十少男高音独唱音乐会在北京中央音乐学
院首场演出时我在现场观摩,之后的西安音乐学院两场我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了演唱。作为一个男高音歌唱演员和一个声乐教育者,亲历了这三场演出,有四点感触。

第一, 创新牌

“中国十少男高音”是一个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品牌。世界有十大男高音,那是自然形成的,但从没有、也不可能将十大男高音组织起来搞一场音乐会。世界有三大男高音品牌,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人员固定。
“中国十少男高音”一出现就有创新品牌的意识,策划者是想打造一个固定的品牌,而参演的歌唱家却可以调整,策划者甚至想每年在全国搞一次男高音的评选活动,让这个品牌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品牌是营盘,歌唱家是兵。开始几场演出,都是传统的音乐会形式,我想,等随着演出频繁,品牌树起来了,还可以搞多种形式的演出。比如,在“情人节”这一天可以搞中外情歌主题,可以搞新创歌曲比赛演唱,以“夜曲”为主题,以“船歌”为主题,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等等。据主办方介绍,他们将来也要走音乐季的道路,而且等“十少男高音
”品牌成熟后,他们还接着创“中国十少女高音”、“中国十少男中音”、“中国十少女中音”、“中国十少民歌手”等“中国十少”系列。
我认为这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复兴是大有好处的,如果其它行当,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也开动脑筋,创品牌,既培养新人,又开拓市场,那古典音乐何愁没人喜爱?

第二, 聚人气

由于树着“中国十少男高音”的牌子,全国优秀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都以能参加这种演出为骄傲,所以人气很旺,演员阵容强大。有全国“金钟奖”第一名的王红星,全国“金钟奖”第二名的杨阳,2006年10月获西班牙胡里安•加亚雷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的杨博,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奖的姜必群、张博、王传越,在中国首演的《游吟诗人》中的马里柯和中国原创歌剧《刘邦大帝》中饰演刘邦的李爽,还有参加贝尔冈齐大师班被大师赞誉的何纯梁,2006年在日本《蝴蝶夫人》国际声乐大赛第五名的王凯等等。
正像节目单前言所预言的:“十位初出茅庐的男高音,尽管带着自身青春的稚嫩,但他们聚在一起,会互相采光,提高肯定要快于单兵作战。同时,十位青春男高音同台献艺,就像十只小公鸡,在曙光初露时竞相打鸣,这对观众来说,更是一次丰盛的审美飨宴。”
人气旺,还体现一点,每场演出,除了十少男高音外,还请一位够得上“中国十大”的男高音来当嘉宾。比如,首场音乐会就请了中国实力男高音王丰作为嘉宾,他成熟的表演,坚实统一的声音,大气而细腻的音乐处理,确实为青年男高音树立了一个榜样。

第三, 促提升

我亲身感受到了“十少男高音”飞快的进步。比如,贵州省歌舞团的陈昕第一场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的演出还显得紧张,声音还有些破绽,但时隔两个月,在第二场、第三场演出就判若两人,不论是台风还是声音的自如运用,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再比如,由于第二场、第三场演出是在同一天晚上,几乎所有的演员第三场都比第二场唱得好,因为他们马上就能调整第二场演出的不足。比如,姜必群由于感冒,嗓子红肿发炎,第二场唱《花之歌》最后的高音出了点纰漏,第三场马上调整,最后的高音改用半声唱法,将嗓音的毛病遮蔽住。

男高音 难高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