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秦腔传承琐议.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秦腔传承琐议.doc秦腔传承琐议
秦腔作为一个地方剧种,扎根于西北五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群众喜爱。
陕西作家毛琦在他的一篇散文《乡戏琐议》中说,我们三人走上文学之路,首先归功于自幼受秦腔的陶冶与滋养。不知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秦腔演唱功力如何,他给他的获奖作品起名《秦腔》,也时常评说秦腔,在人们争论振兴秦腔时,他发出“守望秦腔”的高论,点到了传承和改革的核心。
守,应该是坚守继承传统。近年人们纷纷议论秦腔传承,文化部门还树立了传承名家。守什么呢?守就是要遵循名家如刘毓中、苏育民、李正敏等老一代所创造的表演特点、绝活、唱的运用特点,不能轻率地丢弃。马健翎在改编《游龟山》时说,对遗产必须像看待古典精品一样慎重对待,言简意深。望,就是在慎重对待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否则,就是墨守照搬。守和望是相辅相成的。既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任意包装,丢掉秦腔的经典,近年来秦腔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多多,但很大程度上是轻易丢掉传统,难怪不少戏迷发出秦腔不姓秦的感叹!
看卫赞成演《周仁回府》,蓦然想起兰州一位戏迷知友曾对我说,“你们陕西又出了个演周仁的好把式”。可见在当地演出的盛况。这是他一年前对我讲的。前晌,看赞成演《周仁回府》后,深感进步很大,也勾起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赞成是我多年挚友,我“文革”挨批后下放到耀县农村,渭南地委书记司谦是我在汉中工作时的老领导,是他从耀县接我去地委宣传部的,到渭南时,赞成在华阴眉户剧团。从此,在创作会议间,在排练场,我们常常促膝交谈,这时我意识到他早就对周仁这一侠义人物有深刻的认识,十分敬佩。他少年涉足剧坛后,全神贯注地学习领会名家的演唱特点,感悟人物性格,吸取名家精髓特长,虚心求教。任哲中为他排练过《悔路》、《哭墓》,从此他决心再创造周仁的舞台艺术形象。赞成文化程度不高,但悟性较强,演唱中对人物的思想脉络、性格特点苦心钻研,有时为了一个细节一句唱词刻苦构思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经常为人物的侠义、委屈而痛心伤神,有时苦思冥想到饭冷茶凉,彻夜不眠。他的这种刻苦和投入才使他的表演步步长进,他常说,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表演《悔路》时,当唱到“他把我推虎口进退两难”,周仁满面愁苦,无所适从,时而仰天长叹,时而低头捶胸,运用帽翅闪动,运用水袖抓甩,把人物的苦情淋漓尽致予以表现。接着在无计可施时突然想起以妻替嫂的主张,使戏剧矛盾冲突一浪高过一浪,《悔路》的主题也得到进一步深化。他多次对我说:“代代名家,其所以出名,都有各自的特长、绝活。而我如果固步自封,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不能虚心求教,学人之长,刻苦再创造,学得再像,也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将一无所成。”齐白石曾对弟子说“仿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要用心用意用自己的招式去演活人物,打动观众,要知道观众进剧场是看你卫赞成演周仁,没有个人的招式特点是万万不能感动观众的。《周仁回府》之所以常演不衰,因为它既有整套的程式技巧,又有历代名家各自的传承风格,这才使传承更有生命力。《悔路》最后一个浪花是李兰英挺身为嫂赴难时,他急切地扑向妻子,紧握双手,高喊“娘子真乃侠义之人,转上受我一拜
”,并大声嚎哭,“嫂嫂还不跪了!”双双倒地磕头。戏每演到此刻观众都给以热烈的掌声,也把剧情推向高潮。《哭墓》是全剧最后一个高潮,赞成在滔滔不绝地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深有感慨地说,多年的演唱锤炼,得到了观众的赞

秦腔传承琐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