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论文: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内容摘要:苔丝是哈代全方位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主人公。作品反映苔丝的悲剧除各种其他因素外,同时也是性格与社会现实矛盾的悲剧,是理想人格的悲剧。苔丝内心世界的朴实性、纯洁性、善良性,她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性,她在道德上囿于传统的保守性,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苔丝的性格内涵,从而使苔丝的悲剧形象鲜活、感人,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苔丝性格命运多重性
一八九一年,哈代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苔丝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全力塑造和歌颂的悲剧主人公,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被侮辱的反抗的女性形象。小说以十九世纪末的农村为背景,通过乡村姑娘苔丝的不幸遭遇,谴责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抨击了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深刻地反映了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和农民的悲惨命运。
苔丝的性格系统包含三种要素:纯洁性、反抗性和道德的保守性。
。
苔丝始终坚持是自然的女儿,她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十七岁的姑娘,她生着一双大而天真的眼睛,两片娇艳生动的嘴唇,更使她在容貌和颜色上添了一种动人之处。
苔丝虽然生长在一个充满庸俗气氛的家庭里,但她身上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美德,厌恶父母的庸俗,鄙视高贵的出身,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是靠自己的劳动为生的。她说:“我本是爹妈两个人养的,我的美貌都是我妈给我的,我不过是一个挤牛奶的女工罢了。”话中流露出这个纯朴的乡村姑娘对自己劳动者身份的热爱和自豪。苔丝坚持姓自己的平民父亲德北的姓,而不姓贵族祖宗德伯,当克莱提议苔丝改姓德伯,并解释说这样做会使他的母亲更看得起她的儿媳妇时,苔丝不同意并说:“i like the other way rather best.”这些都表现出苔丝的质朴、纯真,鄙视传统门第观念,以劳动为荣的美德。
,善良无私的牺牲精神。
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威塞克斯地区的女性,她是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里长大,有着山的灵气、水的柔情。这位大自然的女儿纯真、善良,连一个苍蝇、一个小虫都不忍心伤害,连一个小鸟关在笼子里,都时常让她落泪。苔丝品行高尚,具有牺牲精神。第一次去德伯家认亲,是她极不情愿的,然而家里唯一的老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亲又时常酗酒,生活实在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个从未出过门的姑娘带着胆怯、羞愧之心终于去了德伯家,这是一次以贞操为代价为家庭做出的牺牲。第二次与德伯同居也是为生活所迫,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也不好房子被地主收了回去,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第二次接受了亚雷的帮助,这一次是以终身幸福为代价的。有人说苔丝是软弱的,因为她两次违背心愿屈从于暴力和诱惑,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苔丝是一个勤劳的女子,她不贪图享受,不羡慕虚荣,她从一开始就拒绝亚雷的帮助,尝试着用别的办法来解决家庭困难。然而一个在社会上毫无地位的普通女子又有什么办法呢?苔丝的两次自我牺牲恰恰说明了她的纯洁、善良。
苔丝的善良和无私的自我牺牲表现在她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上,而且也表现她与牛奶厂三个女工的关系上。与苔丝一起挤奶的三个女工同时爱上了克莱,虽然苔丝也爱上了克莱,并且克莱也爱她,她并没有因为克莱的爱而沾沾自喜,她首先想到是自己的不幸,她压制了自己的感情,却
《德伯家的苔丝》论文: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