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05年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德服人,以情优教
——2005年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
掇刀石中学王宏斌
孟子说:“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这是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的德行说又推进一步,他提出:舜和周文王一为东夷一是西夷,他认为只要是接受中华文化的,都是华夏人子孙看待,实际上是孔子“文德”的扩大,目的是用华夏的“德”去包容因夷,以达到民族间的平等和睦。因此,这叫以德服人。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既轻松又有成效,我想其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特点,沟通师生感情,打开学生感情之窗,做到以德服人,以情优教,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身教是学生信服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班主任工作的进行顺利与否与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高低是成正比的,让人信服的老师,工作起来往往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观点被学生接受,就要形成愉悦的师生关系。而要形成愉悦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服,而要取得学生的信服应从身教做起。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行动这种无声语言发出的号召,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学生看到要求他们做的老师首先做到了,他们会认为老师的教育是可信的,当他们看到老师不仅做了而且比他们做得还要认真、还要好时,他们会对老师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这样在“信”而且“服”下,何教而不行呢?反之,班主任只知道滔滔不绝的讲道理,只会用纪律强行去约束学生,开始学生由于惧怕可能听,但久而久之,他们心里就说“就会要求我们,教育我们,你自己怎么不去做?”对你的道理就不再信了,对你的纪律要求自然也不服了。学生对老师不信任,不认同,甚至会起逆反之心,班主任无法使自己的正确教育渗入学生心田,学校教育的目的将无法达到。前一段时间,由于天气变化,少数学生懒床,不能按时进班,影响了班里的纪律。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强行指责处罚,而是每天早晨自己提前20分钟进班,静静地站在讲台上,迎接他们,迟到的学生看到我每天都比他们早进班,提前来督促他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后我一直如此,班内就几乎没人迟到了,这件事在默默中解决了。现在谈论此事时,同学们对我说:
“王老师,你每天在讲台一站,胜过百次教育,我们既感动又佩服,当时尽管你的表情没有丝毫的责怪,我们却深深的自责,心里比让你责骂还难受,怎么还好意思迟到!”事情虽小,但却给我深深的印象,王老师小小的举动,能给学生这样大的影响,可见身教魅力无穷!
二、平等相待方能以心换心
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平等相待的过程。古代的教育家荀子说过:“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荀子的“师严”是指教师应受到尊敬,这样道理才被认可。但有些人把它片面的理解为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应在教育工作中惟“师”独尊。事实上,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朋友一样的老师,他们认为,和这样的老师交往更轻松、更容易让他们敞开心扉,这样的老师更让他们信任。这也正体现出当代教育原则的合理性——尊师爱生。
在学生中受到尊敬,我们才会被学生接受。那么,如何才能受学生尊敬呢?首先应做他们欢迎的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欢迎”和“尊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朋友相待,平等交心,学生才能向你敞开心扉,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以便用更得体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

2005年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1878835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