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安娜卡列尼娜》.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安徽大学学位论文(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书
 
学号
H
姓名
刘萌竹
所在院系
哲学系
学位级别
博士□硕士
学科、专业
哲学
研究方向
美学
论文题目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视
角解读《安娜卡列尼娜》
导师姓名
伏爱华
入学年月
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16年 5月3日填
姓名
刘萌竹
学号
H
联系电话

导师姓名
伏爱华
学科专业
哲学
研究方向
美学
学位类别
□学历博士□学历硕士□同力硕士□专业学位□高校教师
论文题目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安娜卡列尼娜》
论文(设计)选题来源:
根据导师指导意见与个人兴趣及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商定论文题目
论文(设计)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趋势,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5000左右):
一、论文的研究目的:
本论文试图从心理视角,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切入点,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作为研究对象,从人格结构理论和梦的理论两方面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同时采用文学阐释学的方法,通过细读《安娜卡列尼那》文学文本,在审美感知前提下,对托尔斯泰及作品人物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和剖析。旨在揭示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学创作的人物塑造和主题隐喻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对该小说文本本身的更深一层的解读,从另一个角度深入地体会小说的艺术美,同时也是在前人对托尔斯泰作品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深层次的内容与美学价值,为当代美学研究尽一份微小之力。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弗洛伊德与列夫·托尔斯泰生活在相邻相接的两个时代,虽生在不同的国度,学术建树的领域也不相同,但是,弗氏人格结构理论与托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却体现出两者在洞悉人类心理世界方面不谋而合的相似相通。笔者认为,可以从美学理论和文学作品赏析相结合的角度深入理解两者内在的联系性,必然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托尔斯泰的人物塑造方法,从心理学、美学和文学领域,都反映了西方人性观念的变化发展与突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塑造法在对人性的理解、洞悉上的相通相似及其所隐含的西方人性观念变化发展的意义,成为理解托尔斯泰小说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发掘托尔斯泰作品的美学价值,同时以文学作品为依托的弗氏精神理论分析也更生动活泼,更具现实意义。
三、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国内外研究状况
通过查阅文本文献和检索电子资源并参考相关论著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对弗洛伊德和列夫·托尔斯泰的研究都极为广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系统庞杂,大致可分为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论、梦的解析理论、性本能理论等几大方面,大多着重于理论研究。对托尔斯泰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所有研究托尔斯泰的论文和专著,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介绍、研究(二)对托尔斯泰小说、戏剧、日记、文论等各种体裁作品的研究(三)对托尔斯泰思想的研究,如“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的艺术观、妇女观等(四)对托尔斯泰与其他作家进行的比较研究(五)对托尔斯泰的综合研究,比如分析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主要是“灵辩证法”)等。目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文学艺术作品和作家的著作很多,但对托尔斯泰作品人物的解读仅有两篇:《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
——评安娜、渥伦斯基和卡列宁的三角关系》(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年 6 月,第 28卷,第 6 期),《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的弗洛伊德趋向》(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6 年,第二期),而系统的论述及研究较少。总的来说,目前对于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研究托尔斯泰本人及其作品还缺乏全面的研究,国内外学术届对弗洛伊德和列夫·托尔斯泰的研究成果对笔者的研究有极大帮助,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梦的解析理论,解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进一步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深层次的内容与美学价值,希望为当代美学研究尽微薄之力。
四、论文主要内容:
19 世纪中期,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对癔病做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意识学说,并在无意识理论背景下提出了他关于人格结构、性本能、梦和文化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形成了精神分析学原理的基本框架。弗洛伊德以后,很多哲学家、文艺批评家等积极运用精神分析学原理进行艺术哲学、文艺批评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对“本我”的揭示与强调,粉碎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的理性主义神话,从而颠覆、更新了西方传统的人性论。 19世纪,随着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流行和社会生活的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安娜卡列尼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ang19840906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