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基坑支护—结修图》施工图纸、《环境与资源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与资源楼工程》施工图纸和周边建筑(构筑)物现场实际情况;
2. 现行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有关工艺技术规程;
3. 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4.《建筑工程施工手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
7. 本公司的《企业标准》等文件。
(二)执行的有关规范、规程目录
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202-20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
JGJ/T8-9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GB 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JGJ 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YB9258-97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JGJ94-94 《建筑桩基规范》
JGJ/T27-2001(J140-200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GB 2649-89 《焊接接头和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YSJ 403-89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GB 50194-93 《建筑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JGJ 33-8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二、工程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与资源楼工程位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校园内,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基坑支护工程由安徽省建设工程勘查设计院设计。
整个基坑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基坑周边环境情况等要求,共分为7个支护区域,分别是: 1、2、1a、2a、1b、2b和自然放坡区(见附图一)。
1、基坑1区段:,按i=1:,采用一排L=6000mm、ф48×3.******@1300锚管及两排Φ******@1300土钉支护,锚管及土钉角度均为15º,在锚管端头部位向下锚入一根L=3000mm、ф48×3.******@1300的注浆锚管,,喷锚面采用C20混凝土,厚80mm。
2、基坑2区段:,按i=1:,采用三排Φ******@1400土钉支护,其中第一、第三排土钉长度为6000mm,第二排土钉长度为8000mm,土钉角度均为15º,喷锚面采用C20混凝土,厚80mm。
3、基坑1a区段:,按i=1:,采用三排L=6米、Φ******@1500土钉支护,土钉角度为15º,喷锚面采用C20混凝土,厚80mm。
4、基坑2a区段:开挖深度:,按i=1:,采用两排L=6000、Φ******@1500土钉支护,角度为15º;第一排土钉长6000mm,第二排土钉长4500mm
5、基坑1b区段:采用L=8000,间距1800的人工挖孔桩与挡墙相结合的支护形式进行支护。桩孔径900mm,桩顶设900×500冠梁。桩身及冠梁浇注C30混凝土,桩间喷锚80mm厚C20混凝土,挡墙为240mm厚砖砌挡墙。
6、基坑2b区段:采用L=8000,间距1800的人工挖孔桩、预应力锚杆以及挡墙相结合的支护形式进行支护。桩孔径900mm,桩顶设900×500冠梁。桩身及冠梁浇注C30混凝土,桩间喷锚80mm厚C20混凝土,距桩顶1000mm锚入一道L=15000mm、2Φ20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自由端为4500mm,预应力锚杆间距与桩间距相同,挡墙为240mm厚砖砌挡墙。
7、自然放坡区:按缓于i=1:1进行放坡,,坡面喷60厚C20混凝土,×40×40钢丝网,加强筋为Φ******@2000,长度为1050mm.
×250×250,加强筋为Φ14螺纹钢筋,按土钉及锚管纵横向布置。
在基坑1b区段及基坑2b区段支护范围坑顶北侧, L=******@800×800的压密灌浆孔(即原器材仓库南侧),,~。
本工程准备投入2台塔吊作为垂直运输工具,其安装位置见附图一,塔吊基础中心距离地下室墙边3米,距离坑顶较近,故塔吊基础部位坡壁按原设计支护方案进行支护。
三、场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土层分布情况、岩性特征和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1、杂填土:褐、灰褐等色,软塑~可塑状态,~。
2、粘土层:
1粘土:灰黄~灰褐色,硬塑状态,~,标贯实
基坑支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