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工业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创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当前就业市场需求,既掌握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训环节的锻炼,学生具备中级电子技术人员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运用所学技能从事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和维护,能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的的使用与维修,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设备,能根据电子CAD软件制图制作电路板等,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目标构成
1、基本素养
基本素养,特指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道德认知和文化积累。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1)道德素质: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2)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身心素质:掌握并爱好一种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目的,有健康体魄,良好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职业基础技能
职业基础技能,特指学生从事电子电工及相关行业工作所通用的、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如下知识和技能:
(1)掌握满足专业需要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PLC、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制冷与制热及家电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
(2)熟悉电子仪表、电子产品工艺、音响设备、视频设备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管理与维护知识。
(4)学会安全用电和救护常识,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5)初步具有电子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3、职业专向技能
职业专向技能,特指学生在掌握电子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的单项技能。
(1)具有对电子元件熟练的检测能力。
(2)能装配、调试、维修、检验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能维修各种常用家电产品。
(3)能操作、使用、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
(4)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5)具有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能力,能在电子厂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和生产第一线进行生产操作。
(6)具有电子产品原理图设计、PCB板设计和制作PCB板能力。
(7)具有计算机操作、一般软件的使用能力。
四、课程模块
(一)、文化通识模块
本模块与培养目标中的“基本素养”相对应,为所有专业的公共模块,主要学习就业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如下:
1、德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语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变化所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数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了解外国文化与职场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职业意识,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5、普通话: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和社会交际能力。
6、计算机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到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服务,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道德准则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7、体育与健康: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
常德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