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遇冷现状下浅谈其社会利弊.doc”二孩政策”遇冷现状下浅谈其社会利弊
摘要本文简要梳理了近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和影响,交代了我国“单独二孩政策”出台的背景,着重分析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单独二孩政策”实施遇冷状况下的社会利弊。. 关键词计划生育单独二孩政策老龄化生育成本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第14期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KSZ17143)。作者简介:舒晟、谢悦佶,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王也�矗�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图分类号:C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165-02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四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计划经济的背景下,计划生育首次作为一般性政策被提出,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宣传阶段和工作阶段。宣传阶段始于50年代初,以1953年《农村发展纲要》首次写入计划生育内容为标志,部分地区开展了节育措施的试点宣传;196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要求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计划生育。从1971年开始,进入工作阶段:“晚、稀、少”和“间隔生育”等相关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出台。第二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提出并在全国推行。这个时期也经历了两个阶段:控制人口增长阶段和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1980年党中央发文提倡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子女,以此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并将计划生育归入了《宪法》;1991年以来中央三次作出《决定》,连续1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召开座谈会,为计划生育基本,国家倡导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20年后,要围绕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现代化阶段。自计划生育正式施行以来,30多年已经过去,在此期间我,略有降”的状态,我国的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的态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育水平实现了低稳定。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全国共少生4亿多人,创造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人口抚养费用比较低、储蓄率较高的人口红利条件,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极大地改善了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中国人口控制已基本上超过了预期。但计划生育政策仍然是一把双刃剑,长期的实行也产生了一些反面影响: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不断弱化,也使得我国慢慢进入了老龄化的国家并且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随之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长大成人,他们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力不从心、独力难持;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产生了众多的失独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只能由社会来担负;大量的青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拼,留下年迈的父母独守在家,留守老人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我国逐步完成了“小康”的要求,在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的弊端影响下,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形势的改变,开放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终于从呼声变为了现实。在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
“二孩政策”遇冷现状下浅谈其社会利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