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论文
.. 【摘要】《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出版不但对中医学、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竟源流,辨彰学术”的作用,对于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鉴别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工具书。特别是《总目》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详细罗列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体现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对于版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是,《总目》的编纂体例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极少数中医古籍未将卷端书名作为著录的主要依据、书名著录不完整、未严格区分同一书名的丛书的不同子目和卷数、版本著录有误等。本文通过本中心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仔细核对..,举例说明《总目》编纂体例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古籍保护版本鉴别编纂体例卷端著录
2007年12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1(以下简称《总目》)正式出版,不但对中医学、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竟源流,辨彰学术”的作用,对于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鉴别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工具书。《总目》收录全国150家图书馆馆藏中医书目13455种,新增品种1334种,新增版本3652个,其中不乏明以前的珍稀善本,全面系统地摸清中国中医文献的“家底”。为了使我中心中医古籍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有良好的基础和更明确的目标,将本中心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与《总目》进行仔细核对,鉴别其版本的优劣,从中发现《总目》编纂体例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总目》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详细罗列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体现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对于版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如:《救偏琐言十卷》,原书的版心有“惠迪堂”,记年代为康熙二十七年;馆藏目录只著录为清刻本;经核对,《总目》收录21种版本,其中惠迪堂刻本的年代为康熙二十七年。
又如:明·王宇泰的《婴童百问》十卷,原书疏记“嘉靖十八年”,书名页记“聚锦堂梓行”;馆藏目录著录为明嘉靖年聚饰堂藏板;经核对,《总目》收录18种版本,其中聚锦堂刻本的时代是明末清初。说明原书疏记“嘉靖十八年”并不是版本的时代。
。
清·秦景明纂《伤寒大白四卷总论一卷》,馆藏只著录康熙五十三年刻本;原书卷端记“陈懋宽敬敷梓”,书名页记“康熙甲午五十三年
”,版心“其顺堂”;经核对,《总目》收录8种版本,其中现存年代最早版本康熙甲午五十三年陈懋宽其顺堂刻本与馆藏相符。
。
如:明末·周文卿光霁堂刻本,明龚廷贤撰《新刊医林状元寿世保元十卷》,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我们只知道该书是明末刻本,国内只有本馆收藏;经过与总目的核对,了解到馆藏明末周文卿光霁堂刻本是现存年代最早版本,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不足
根据古籍著录规则,卷端是古籍书名著录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卷端书名是作者最后定稿刻书时的书名,他人刻也是刻者最后审订过的书名,最符合作者和刻者的原意;同时,卷端在每卷正文前的起首部位,一般都比较慎重。《总目》未完全遵照这一规则2。《总目》中有的古籍未将卷端书名作为著录的主要依据,也没有在书名索引中揭示,检索不便。根据《总目》的有关条目著录说明,凡一书多名,应取其最通行者为正书名,其他异名冠以“又名”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