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清水河县宏河镇2009年国债
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蒙古亿富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OO八年十二月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
2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4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5
3 项目区概况 6
6
6
7
8
8
4 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9
9
10
10
14
5 施工组织设计 15
施工条件 15
施工进度计划 15
施工方法与质量 16
安全施工 18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9
19
19
22
26
7 劳务报酬管理及发放 27
劳务报酬 27
劳务报酬管理及发放 27
8 效益估算 28
28
29
经济评价 30
、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 32
9 项目组织和管理 36
36
管理办法 36
37
38
38
估算附表: 39
附: 工程典型设计 49
1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设计 50
2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56
3 农田防护林造林设计 58
估算附表:建筑工程单价表 61
附件:1、估算附表
2、工程典型设计
1 综合说明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贯彻落实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途径。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典型的“山、老、边、穷”地区,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6个乡镇、102个村委会,794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全县总土地面积2859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总面积99%,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96%以上,沙化面积达28%,水浇地面积仅3万亩,95%以上的耕地是低产低效的“望雨田”,长期以来走着一条靠天吃饭,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之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是造成清水河县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截至2007年底,全县年人均收入1500—,,贫困人口分布呈现面广、量大的特点。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定提高耕地的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是清水河县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根据清水河县的实际,结合清水河县“十一五”基本农田规划,决定在清水河县北部的宏河镇实施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示范项目,以扩大水浇地面积,发展灌溉农业,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达小康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清水河县宏河镇2009年国债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示范项目区位于清水河县境内东北部,浑河一级支流古力畔几河下游,属宏河镇所辖。项目区涉及青豆沟、白旗窑2个村委,康堡、青豆沟、大圐圙、碾房沟、后沟5个自然村,共有农户316户,人口1220人,劳动力570个,,人均耕地7亩,其中有滩川地3500亩,由于灌溉设施缺乏,均为旱地,粮食平均亩产180kg/亩,人均纯收入1470元,是我县贫困人口较为集中地区。
项目区位于青豆沟、白旗窑村,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土质较为肥沃,是全县农业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开展引洪淤地工程建设,在原荒滩沙地上淤地亩,并兴建塘坝一座,大部分滩川地得到灌溉。但由于工程运行多年,塘坝淤满,完全失去蓄水能力,渠道等工程设施全部损毁报废,水地完全变为旱地。当地政府和群众多次申请建设水浇地, 经县乡有关部门多次实地勘测,将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示范项目选定在宏河镇青豆沟、白旗窑地区。
项目规划发展水浇地3470亩,设计全部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新打机电12眼,挖筑大口井3座,,对项目区的不平或波状耕地进行平整,平整306亩。
,浆砌石325m3,干砌石244m 3,混凝土58m3,砌砖155m3,砂浆抹面630m2;;配套抽水机组15台;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6
清水河县宏河镇农田水利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