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
第三附属医院
编号:ehbh-czgf-zybl
版次:2
操作规范
生效日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艾滋病)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范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1981年有CDC首先在美国发现,并证明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近30年来在世界迅速蔓延,病死率极高,两年内可达70%以上。
一、病原学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属逆转录病毒,HIV为单链RNA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膜为类脂蛋白,内有圆柱状核心。HIV为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
二、抵抗力
HIV对热﹑干燥﹑阳光极敏感。56℃30分钟能灭活,25%以上酒精,%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灭活病毒,2%戊二醛﹑2%福尔马林﹑% 家用漂白粉皆可灭活病毒。
三、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按传播频率: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按传播的效能: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四、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爱滋病病人的血液﹑血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爱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爱滋病感染的情况。
五、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六、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医务人员发生爱滋病病毒黏膜暴露后,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如皮肤暴露后,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2、如有伤口,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在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七、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①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②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①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②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①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②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八、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分型
1、轻度类型:暴露源为爱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爱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体内一种免疫细胞,代表免疫水平)记数正常者。
2、重度类型:暴露源为爱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爱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记数低者。
3、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爱滋病病毒阳性者。
九、发生职业暴露的预防用药
当发生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能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十、发生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
当发生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后进行登记和报告,登记内容包括: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爱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具体参考锐器伤处理流程。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指导原则》.2009
制定日期
修订次数
1
修订日期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
2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