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追求.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追求
【摘要】小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从培养目的的角度而言,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应当是为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展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从培养的能力角度而言,小学教育的音乐课应当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能力。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阶段,初始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感知音乐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音乐教育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美好事物的兴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人。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是需要通过感觉,尤其通过听觉来获得认识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首要的需要培养小学生感知音乐。
一、感知音乐——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追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跟语文、数学课一样性质的课程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而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会发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知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从教育理念及素质教育的高度而言,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感知音乐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认知性的教学其教育范畴主要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它在认识论上的特点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概念,从概念中理解现象: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其在德育、智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性训练主要针对人的某种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实施的一种操作教育。在教育特点上是在认知原理的基础上,以模仿为途径,以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能力或操作能力为目的。
目前小学音乐教育普遍的把教学追求的重点放在了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术的训练都是不适宜的。这种追求,说明了教师在普通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还没有找到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方法,对教育目的有误解,认识不明确,仍然是对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模仿。从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使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建构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
小学的音乐教育内容包括音乐知识教授、音乐鉴赏、歌唱教育等。教育活动中需要区分这些之间的差异、教育的目的,要有侧重。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是有着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有着恰当的限定,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感知性内容。音乐鉴赏教学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知过程。在对音乐的感知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追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