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论文
摘要:素质教学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应充分关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关键词摘要:素质教学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应充分关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心灵成长;学生
心灵的世界有多大?无限大!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成长有多重要?关系一生的幸福!心灵的财富是什么?是人的精神,人的目标,人做事的动力,也是人感受生活的能力,品位快乐的能力。精神世界充实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心灵的缺失有多可怕?影响一生的失败!如果学生的成长中缺少心灵的滋养,那么我们的教育也是缺失的教育。
一、教师心灵关怀的缺失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
曾经有一位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究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
笔者所在学校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
客观地讲,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但这个学生却不会认为这是无意的,他会以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他,嫌他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案例中可见,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他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直接导致了他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他的无中生有和过度敏感。但并不是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
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抓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另一条是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的教育才会成为学生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