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文章来源毕业论文网
【正文】
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
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它最初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民主主义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用人道主义来反对封建统治和论证民主主义。他们认为,民主主义才是符合人性的,即人道主义的,而封建专制是违反人性、人道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接过了人道主义论据,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这种制度也是违反人性、人道主义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符合人性、人道主义的。这种以道德原则来论证社会主义的学说,就是空想社会主义,或曰伦理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经历过从民主主义转变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过程。1842年前后,他们在哲学上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但这种唯物主义只限于自然观,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者,即人道主义者。而在政治上,他们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那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道主义已不同于民主主义的人道主义。就马克思来说,他的人道主义不是人的理性异化论,而是人的劳动异化论。马克思虽然以人的劳动代替人的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但仍然用人道主义方法来论证社会主义,未摆脱唯心史观,仍然停留在空想社会主义的水平。不过这种观点已突破精神性的理性而过渡到物质性的实践——劳动,这就为他从唯心史观架起了通向唯物史观的桥梁。因此当他和恩格斯发现生产活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时,唯物史观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出现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道主义历史观转向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空想社会主义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不再是一般的人道主义者,他们的理论已不再停留在人道主义。他们反对的、抛弃的只是人道主义历史观,而不是处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人道主义原则或人道原则。
人道主义最初是针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来的,也就是承认任何具体的人都是人,在人格上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有人的尊严,都是平等的。因此,应该尊重人,尊重人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平等待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发表《共产党宣言》以后强调无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人权和人道主义的虚伪性和局限性,但他们从来没有抛弃人道原则,决不能说他们是反人道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史中三次影响深远的人道主义思潮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在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也有人坚持以人道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真正形成思潮并有深远影响的有三次:第一次是由卢卡奇开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潮。卢卡奇对人类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做了人道主义的阐释,实际上恢复了与唯物史观相反的人道主义历史观。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人道主义思潮。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主义,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历史。第二次是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人道主义思潮。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高举人道主义旗帜,提出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口号,宣扬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抽象宣扬全人类利益的人道主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但由于赫鲁晓夫的地位,苏联理论界也掀起了一股强大的人道主义思潮,人道主义成了一切理论工作的主流。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掀起的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