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定义
文艺学概念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概念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一方面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又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为基础
文学四要素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指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文学活动的劳动发生说
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其原因是: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创作动机:是由作家的创作需要所鼓动,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形成的易感点,与某种外部刺激相融合后形成的极强的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现的意图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想象:想象就是“想出一个象来”,并对它进行反复思考、加工。换言之,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联想: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虽然是创造性的,但也能用来考察人类的认识活动和过程
直觉:直觉,来源于拉丁文,本意指视线、外形。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违反常规事理来创造形象的方式。通
文学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