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组织际资源整合.doc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组织际资源整合
【摘要】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尚处于薄弱阶段,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及审计署对于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组织际资源未得到整合。为此,本文提出了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资源整合框架,以供相关组织参考。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规范资源整合关系治理
关系治理的概念发源于美国法学家Maeil(1980)提出的关系契约理论,Maeil的观点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企业间的关系,组织间关系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X络组织中的伙伴关系进行治理,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尽其所能,共同面对挑战。在当前环境下,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机构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不利于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发展与完善。有鉴于此,本文以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组织际资源整合为研究对象,将关系治理的概念引入该问题的研究上。
一、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组织际现状
当前,我国审计准则体系按主体不同分为国家审计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以及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这种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状况,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审计依据的不同:国家审计准则体系依据《审计法》制定,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依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则是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制定。审计目标、审计业务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也导致审计准则自成体系。准则制定的重点在于制定与颁布财务审计准则,而不是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在准则体系的具体内容方面,三类审计准则也存在着差异,所包含的内容也各自不同,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国家审计准则体系框架与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框架趋同程度最高,都是由基本审计准则、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组成,只是两者差异之处在于国家审计具体准则分为专业审计准则和通用审计准则,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没有进行区分。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在框架体系上与国际注册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审计准则体系趋同,其框架体系与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和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略有差别。我国审计准则规范制定的这种现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规范方面各自为政,如表2所示。
二、现有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组织际关系存在的弊端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及审计署三方审计准则自成体系,除在制定机构、制定依据与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外,还在审计目标、审计对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总体来讲其审计目标都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发表意见,具体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国家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各级财政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1999年颁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指南》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指出,“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
在审计对象方面,三大审计也是存在着差别的。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组织际资源整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