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前、班后会制度
一、各生产班组应建立和完善班前班后会制度,要认真组织,切实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决不做表面文章。
二、班前、班后会安排在上班和下班的时候进行,参加会议人员必须提前10分钟到场,会议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三、班前应由当日值班干部主持,班后会应由当班跟班干部或当班班长主持。
四、班前、班后会主要内容应包括::会议负责人必须清楚和明确工作任务、作业任务和施工方法,并根据施工类型、施工方法、人员、工具、环境等制定危险点预控措施。开工前,当班负责人要向作业人员现场交底,做到“六必讲”。 2. 班后会:跟班干部、班长要在本班结束后及时针对本班工作完成情况以及设备安全运行的正确评估。对于工作中违章行为、工作怠慢、组织失误、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及时提出批评。对于存在不足要举一反三,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实,以提醒本班成员避免以后工作中同类情况发生。
五、参加班前、班后会人员应遵守现场秩序,不得来回走动,不准接打手机,不准大声喧哗,不准迟到早退。
六、班前班后会必须逐项做好记录,填写认真,字迹清晰,参加会议人员必须签到。
现场交接班制度
1、施工地点所有工种必须现场交接班,交接班时双方要用电话向值班人员汇报交接班情况。不执行交接班制度的追查双方责任,双基扣2分。跟班干部必须第一个到达工作现场进行交接班,所有工种交接班完毕,跟班干部最后一个离开工作现场。
2、交接班时间规定:8点班为8:00分;0点班为24:00分;4点班为4:00分。凡是因个人进班松散、未按规定时间进入工作地点,履行交接手续的,交班人可向值班汇报,并对接班人扣双基2分。
3、跟班工长交接班内容:当班生产情况、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工作面施工情况、安全注意事项、重点施工地段、需要下班安排整改的隐患等。
4、机电工交接班时,交清机电设备运转情况,并打扫设备卫生、巷道进行冲尘,设备周围要清理干净,管线吊挂规范。
5、验收员交接班时,必须向下一班验收员交清当班工作面质量情况和遗留问题。
6、班长交接班时,必须向下一班交清当班生产情况、顶板维护情况、隐患整改情况、机电设备运转情况及当班使用工具和更换的设备分类码放,挂牌管理,标清数量和型号,原则上当班出现问题当班解决,有事故不准交班。
7、交接班时,接班人要仔细检查交接内容,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履行交接手续。交接手续执行后,出现问题由接班人承担。
8、交接班制度由本班值班人员考核,做好记录。
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程,是实现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为全面提升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特制定三矿准备二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目标
1、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保持一级,力争跨入行业先进水平。
2、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
二、加强达标领导,强化达标责任
队成立以队长、支书为首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我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行队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队长是全队安全质量标准化第一责任者;按质量标准化标准组织施工,确保达标规划的实现。
三、提高认识明确主题强化培训
(一)我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与先进单位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全矿各级领导干部要正视现实,充分认识我矿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继续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牢固树立“干一辈子煤矿,搞一辈子质量标准化”的观念,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程,是实现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的达标理念;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以质量标准化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以安全生产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的工作主题。正确处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生产、效益、稳定之间的关系,把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责任落实到各个管理层面、各个工作现场和各个工作岗位。
(二)由技术员负责,每月对区队组织一次质量标准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将纳入单位双基考核之中。
(三)各队干部每月必须对单位班组长和工人的培训情况进行1-2次抽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四、抓好质量标准化动态管理,实现“四个转变”
我队目前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薄弱之处就是静态效果好、动态质量差,达标成果难以保持下去。而动态达标是做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此,根据目前全国煤矿安全形势和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际情况,要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水平,就必须做到“四个转变”。
(一)工作重心向“双基”(基层和基础管理)转变。
(二)从被动执行向自觉行动转变。
(三)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
钻探队安全区队班组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