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
“”特别重大事故
[案例] 1999年2月25日凌晨1时40分左右,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以下简称乌石化)热电厂3号发电机一变压器组污闪,3号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在当班操作人员进行事故处理时,发生汽轮机超速飞车的设备事故,同时发电机及机组油系统着火。事故无人员伤亡,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 916万元。
50—/,发电机为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一60—2型发电机,总成设计为西北电力设计院,安装、调试由
新疆电力安装公司承担,投产日期为1997年1月30日。1998年5月12日至6月18 日进行了鉴定性大修。事故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吾甫尔·阿不都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富才同志于当日赶赴现场,对防止事故扩大、尽快恢复生产和组织事故调查提出要求。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也派人赶赴现场,对事故调查作出具体安排。
1999年2月25日,乌石化热电厂汽机车间主任薛良、副主任顾宗军与汽机车间15名工人当班,其中3号汽机组由司机曹磊、副司机黄汉添和马新俊值班。
凌晨1时37分48秒,3号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发生污闪,使3号发电机组跳闸,3号机组电功率从41MW甩到零。
汽轮机抽汽逆止阀水压联锁保护动作,各段抽汽逆止阀关闭。转速飞升到3159 r/min后下降。曹磊令黄汉添到现场确认自动主汽门是否关闭,并确认转速。后又令马新俊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检查。薛良赶到3号机机头,看到黄汉添在调整同步器。薛良检查机组振动正常,自动主汽门和调速汽门关闭,转速2960 r/min,认为是污闪造成机组甩负荷,就命令黄汉添复位调压器,自己去复位同步器。由办公室赶至3号机控制室的顾宗军,在看到3号控制屏光字牌后(3号机控制盘上光字牌显示“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和“自动主汽门关闭”),向曹磊询问有关情况,同意维持空转、开启主汽门,并将汽机热工联锁保护总开关切至“退除”位置。
随后顾宗军又赶到3号机机头,看到黄汉添正在退中压调压器,就令黄汉添去复位低压调压器,自己则复位中压调压器。黄汉添在复位低压调压器时,出现机组加速,机头颤动,汽轮机声音越来越大等异常情况(事后调查证实是由于低压抽汽逆止阀不起作用,造成外管网蒸汽倒流引起汽轮机超速的)。薛良看到机组转速上升到3 300 r/min时,立即手打危急遮断器按钮,关闭自动主汽门,同时将同步器复位,但机组转速仍继续上升。薛良和马新俊又数次手打危急遮断器按钮,但转速依然飞速上升,在转速达到3 800 r/min时,薛良下令撤离,马新俊在撤退中,看见的转速为4 500 r/rain,
约1时40分左右,3号机组发生超速飞车。随即一声巨响,机组中部有物体飞出,保温棉渣四处散落,汽机下方及冷油器处起火。乌石化和热电厂领导迅速赶至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并采取紧急措施对热电厂的运行设备和系统进行隔离。于凌晨4:20将火扑灭,此时,汽轮机本体仍继续向外喷出大量蒸汽, MPa抽汽供外网的电动门关闭后,蒸汽喷射随即停止。[评析] 经调查,这是一起由于关键设备存在隐患及事故应急处理时无序操作导致飞车的责任事故。主要原因如下:
(一) MPa抽汽逆止阀阀碟铰制孔螺栓断裂使阀碟脱落,抽汽逆止阀无法关闭,是机组超速飞车的主要直接原因。
通过调查表明,3号机发生超速飞车是在按正常程序恢复生产,复位低压调压器时,由于外管网低压蒸汽倒流进入汽轮机所引起的。 MPa抽汽逆止阀解体检查和鉴定结果证实,造成低压蒸汽倒流的原因是:抽汽逆止阀铰制孔螺栓断裂,阀碟脱落,致使该逆止阀无法关闭。
(二) 运行人员在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后,应先关闭抽汽电动门后解列调压器。但依据制造厂资料编制的规程有关条款模糊不清,未明确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3号机组操作人员对操作顺序不明确;同时操作时主观相信抽汽逆止阀完好,未关闭电动门就解列调压器,造成实际上的无序操作,是机组超速飞车的次要直接原因。
(三)在事故处理中,司机曹磊在关闭抽汽电动门时没有确认阀门关闭情况,低压抽汽电动阀系统实际处于开启状态,使之与阀碟脱落的低压蒸汽逆止阀形成通道,导致低压蒸汽倒流,是飞车的间接原因(事故详细原因分析及责任者的划分见附件,本书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乌石化应认真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结合这次事故的教训,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强化安全保生产,
安全保效益,安全保稳定的观念,使广大职工自觉地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乌石化总厂气轮机飞车事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