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6日
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历程回顾、综合开发现状和发展展望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下,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锐意进取、奋力拼搏,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紧抓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发展的新突破。
(一)历程回顾
(2002年~2003年)
以2002年1月市委、市政府宣布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正式上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市级层面的黄浦江开发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逐步到位。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相关系列研究逐步展开,两岸地区总体规划和结构性规划启动编制。《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集中出台,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非居住房屋拆迁补偿规定等各项制度标准及适用政策逐步实施。
(2004年~2007年)
以2004年年初上海国际客运中心项目、外滩风貌延伸段整治工作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有序展开,耀华地区等部分地块开始拆迁收储,北外滩、原卢湾沿江等多个沿江开发单元有序出让。市政设施、滨江绿地项目陆续开工,外滩隧道、人民路越江隧道等交通设施以及东昌滨江绿地等滨江绿化景观项目开始大规模集中建设。东昌财富广场、外滩源、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功能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2008年~2010年)
围绕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以2008年世博园区内各个展馆集中建设和“迎世博600天行动”为契机,黄浦江两岸地区加速推进开发建设。世博园区内主要场馆和服务设施加紧建设步伐,“一轴四馆”主体建设相继完成,世博园区内各项参展建设任务有序开展。建设完成了一批世博园区周边道路、水闸、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完成了世博周边区域、黄浦江水域及两岸纵深地带的环境整治美化。
(二)综合开发现状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积极探索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思路和规划体系逐步形成。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实施“三步走”战略,确定了南浦大桥地区(含世博会选址地区)、十六铺-东昌路地区、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和杨浦大桥地区四个重点地区。多层次、分领域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完成了中心段和南、北延伸段的结构性规划,18个单元通过了控详规划审批,10个单元正在或基本完成控规编制,22个单元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城市设计,完成了《黄浦江水上旅游码头布局规划》、《黄浦江两岸轮渡布局规划》等多份专项规划。
黄浦江两岸地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沿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以土地收储为抓手,生产功能逐步向外转移,动迁单位约3000家(不含世博园区),完成浦钢集团、耀皮公司、龙华机场、上海水泥厂等大中型企业的搬迁,实现土地收储约600公顷,促进了沿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为沿江产业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腾出了空间。完成土地出让面积约155公顷,为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陆家嘴金融核心区与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东昌路及外滩风貌延伸段等新金融集聚区发展良好。以北外滩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为主的沿江航运服务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集聚航运相关企业达3000家以上,多家航运业龙头企业总部、功能性机构及服务中介机构相继落户。
、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功能体系
黄浦江两岸地区依托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上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加快完善文化设施布局,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不断丰富和提升沿江地区的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累计接待邮轮约420艘次,到访游客约415万人次;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浦江游览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新十六铺码头和十六铺旅游中心同时投入营运,2010年,浦江游览游客总数达444万人次(不含世博园区)。三岔港游艇基地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
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