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pdf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解题。“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2、指名读,纠正读音。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三、自学课文(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四、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齐读这首词。二、合作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2、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5、激发想像,画一画。(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6、背诵这首词。(自由背、齐背、指名背。)三、总结、拓展1、师生小结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百学须先立志。——朱熹2、读写结合。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__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2、播放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3、展示上下载的为本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六、作业: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第二课时设计意图: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学会表演,学会评价。教学准备:1、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竞赛组,每组4人。各小组提前将参赛诗词曲目报上来。2、让学生准备好朗诵咏的配乐磁带、歌唱伴奏带。3、从每组中抽出一人组建小评委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教学过程: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3、教师予以总结。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会客上交流赏析。《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3教师思考: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__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__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设计:信息资料: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__。教学要求: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的梅花:..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__,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2、学习小结。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2025年《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631 KB
  • 时间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