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设计.pdf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下期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段落。(感悟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课文,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导读引路,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6页,先来读读单元导读吧!。:今天就有这样一个孩子,想认识他吗?师板书,我们来一起喊喊她的名字吧!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玲玲画了一幅画,(出示图画)漂亮吗?玲玲画画的事更有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3、游戏巩固识字。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三、朗读交流。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第二课时一、复习。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二、研读课文。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3、读书汇报。教师可以结合玲玲的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三、感悟升华。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四、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结合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引导尝试书写,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板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改进案例班级情况:全是农村孩子,课程思维的宽度得到了限制,但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投入教师的各项口令当中来。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云南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一、启发谈话,: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二、细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三、自然段。(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3)交流、感悟。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4)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3、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1).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2)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4)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8自然段。(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三、??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全文。四、拓展延伸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六、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幸福、祝福周总理←─——→傣族人民心连心课后反思:1、备课要深入。粗略备课会使一节课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高效学习,课下教师会发现自己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而这些失误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进去,教师要善于透过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思考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作为读者也有这种情感,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上好语文课。2、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会感到语文的乐趣,才会调动积极性参与学习,会乐于学习。如本课导入设计为让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节日,然后延伸至全国人民最难忘的节日,学生联系新年的情景,畅所欲言,小脸露出愉快的表情,然后导入学习。然后根据文中“周总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总理,虽学生误以为主席就是总理,但教师表扬学生爱学习,爱观察,学生积极性更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3、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重点词句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出现,如:指名读,示范读,男女生对读或比赛读,学生才会对重点句深刻理解和掌握,本课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的环节:师生表演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由于读的次数少,学生接触少,感悟少,表演时虽很有兴趣,但不会表演。4、形式要多样。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久维持,教师要预先设计好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动起来,学生才不会由于想动而没有机会动,然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02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413 KB
  • 时间2025-01-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