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细菌操作规程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细菌操作规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细菌检验操作规程题目:细菌检验操作规程编码: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质控部分发部门:检验室变更记载修改号变更原因及目的批准日期执行日期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目的:建立一个细菌检验的操作规程。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细菌的检验。职责:检验者、质管部长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规程:、(30~35℃)(或其他适宜加热装置)(45±1℃)、显微镜(1500×):锥形瓶(250~300ml),培养皿(Φ90m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大小橡皮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镊子、称样纸、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陶瓦盖(Φ12cm)、不锈钢盘(或陶瓷盘)。:..%苯扎溴铵溶液(供洗手、擦拭操作台面用)。%石碳酸溶液(配好后装入玻璃消毒缸内,供消毒带菌吸管用)亦可选用其他适宜消毒液。%乙醇溶液。-蛋白胨缓冲液:,,,,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TTC):,加水使成10ml。:、锥形瓶、试管、吸管(1ml、10ml)、量筒、稀释剂等移至无菌室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编号后将全部外包装(牛皮纸)去掉。,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关闭紫外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苯扎溴铵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洗手或用乙醇棉擦手,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再用酒精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手术剪或镊将供试品启封。:,-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供试液。油剂可先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可溶性液体制剂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半固体或黏稠液供试品取供试品10g,-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3000~5000r/min、2~4min)或其他有效的方法,混匀,作为供试液。必要时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乳膏剂先将已备妥灭菌的含司盘805g、单硬脂酸甘油脂3g、聚山梨脂8010g的混合物融化,待冷至45℃时,加入供试品5g(或5ml),立即用玻棒搅拌均匀,分次少量慢慢加入45℃-蛋白胨缓冲液80ml,边加边搅拌,使供试品充分乳化,作为1﹕20供试液。、乳膏剂取供试品10g,加至含20ml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和无菌玻璃珠的适宜容器中,必要时可增加十四烷酸异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摇,使供试品溶解。然后加入45℃-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5~10分钟,萃取,静置使油水明显分层,取其层作为1:10的供试液。,应消除供试液的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常用的方法如下:,加至较大量的培养基中,使单位体积内的供试品含量减少至不具抑菌作用。用平板法测定菌数时,1ml供试液可等量分注多个平皿;控制菌检查时,可加大增菌培养基的用量。培养基稀释法适用于抑菌作用不强的制剂。,3000r/min,离心20min,弃去上清液,留底部集菌液约2ml,加稀释剂至原规定量。如供试液中有不溶颗粒、沉淀,先以500r/min,离心5min,留离心沉淀物,取全部上清液按上述高速再离心,留底部集菌液约2min,加稀释剂至原规定量。,直径不小于50mm可拆卸的滤器。根据供试品及其溶剂的特性选择滤膜材质。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灭菌。使用时,必须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冲洗次数为3次。每片滤膜的总过滤量不宜过大,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或加至适量稀:..释剂中,混匀,过滤。若供试品1g或1ml含菌较多,可选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1ml,过滤。-蛋白胨缓冲液或其它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冲洗次数为3次。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胆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滤膜贴于平板上时不得有空隙或气泡,否则影响微生物生长。,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多于100个。如菌落数超过100个,不便计数时,可取高稀释级的供试液同法操作,点计滤膜上的菌落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或1ml供试品),或<1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砷或防腐剂等的供试品,可用相应的试剂钝化、中和其抑菌活性,制成供试液。(10倍递增稀释法)-3支灭菌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稀释剂,加完稀释剂后,试管塞应立即塞上。:10均匀供试液1ml,加入装有9ml灭菌稀释剂的试管中混匀,即为1:100供试液。以此类推,根据供试品污染程度,可稀释至1:102、1:103、1:104等适宜稀释级。每递增1稀释级,必须另换一支吸管。在作10倍递增稀释时,,反复吸吹约10次。吸液时,应先吸至高于吸管上部刻度少许,然后提起吸管,贴于试管内壁调整液量至刻度,再沿第2级稀释管的内壁靠近液面(勿接触液面)缓慢地吹出全部供试液(吸管内应无粘附残留液体),然后将吸管放入消毒液缸内。: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该稀释级吸管,吸取各级稀释液各1ml至每个灭菌平皿中(从高稀释级至低稀释级吸液时可用1支吸管),每一稀释级2-3个平皿,注平皿时,将1ml供试液慢慢全部注入平皿中,管内无残留液体,防止反流到吸管尖端部。同进作阴性对照(待各级稀释液注皿完毕后,用1支1ml吸管吸取稀释剂:..各1ml,分别注入2个平皿中,作细菌阴性对照)。:将预先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熔化,冷至约45℃,倾注上述各个平皿约15ml,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旋转平皿混匀,注意,混匀时切勿将培养基溅到皿边及皿盖上,置操作台上待凝。:细菌计数平板倒置于30~35℃培养箱中培养48h。,以透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仔细观察。勿漏计细小的琼脂层内和平皿边缘生长的菌落。注意细菌菌落与霉菌菌落和酵母菌落以及与供试品颗粒、培养基沉淀物、气泡等的鉴别。必要时用放大镜或用低倍显微镜直接观察或挑选可疑物涂片镜检。、辅料、培养基注皿后亦可能产生沉淀物,经过培养后有时形成数量很多且难与菌落肉眼相鉴别的有形物。为了有利于菌落计数,可在操作时将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多增加注皿(1~2个平皿),注皿时不经培养而放置于冰箱(勿冰冻)中,在计数菌落时作为对照。%TTC营养琼脂注皿,,肉眼可辨别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若平板生长有链状菌落,菌落间无明显界线,一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但若链上出现性状与链状菌落不同的可辨菌时,仍应分别计数,若生长蔓延较大的片状菌落或花斑样菌落,一般不宜作为计数用。,求出各稀释级2或3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当菌落数在15以上的同稀释级二平板菌落数相差1倍时,该稀释级菌落数不得作为计数依据;当2个平板菌落数均在15以下时,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差值允许范围为0~4,1~7,2~9,3~10,4~12,5~14,6~15。超出以上范围即视为操作误差,不得作为计数依据。,点计菌落时间需提前或延长培养时间。,细菌点计需在24h。,菌落极小不易辨认,需延长培养时间4~7天,再点计菌落数。供试品按营养琼脂平板点计细菌菌落数。:宜选取细菌、酵母菌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霉菌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以该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视两者比值(比值为高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除以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而定。若比值不大于2,以两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均值报告菌数;若比值大于2但不超过5时,以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当出现比值大于5,或高稀释级的菌落数大于或等于低稀释级的菌落数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再行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方法的重新验证。,以最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按实有数据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第三位按数字修约规则处理。,应重新取2倍包装量供试品,依法作单项复试两份,以三次检验结果的均值报告。。使用灭菌用具时,不能接触可能污染的任何器物,灭菌管不得用口吹吸。,避免由于时间过长导致菌细胞繁殖或死亡。,以免造成实验误差。
细菌操作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