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风险识别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风险识别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风险识别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郭祥义【摘要】Thispaperintroducesthegener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sofhazardsidentificationandriskanal-ysismethods,identtreatmentproceduresandmethods,bining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该文介绍了一般工程建设工程中的危急源的识别和相关风险分析方法,阐述了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举措和事故处理程序与方法,结合工程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重申了工程施工安全治理中关于风险分析和事故处理的要点。【期刊名称】《建材世界》【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危急源;风险分析;应急响应;事故处理【作者】郭祥义【作者单位】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上海200063【正文语种】中文总承包工程HSE治理目标是最大化地避开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法则指出:在1个死亡重损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损害事故;29起轻损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损害大事以及大量的担忧全行为和担忧全状态存在[1]。海因里希金字塔,如图1所示。事故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必要的条件,即人的担忧全行为和物的不稳定状态,而物的不稳定状态通常是由于人的担忧全行为造成的,物的不稳定状态可通过对特定危急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来确定。事故发生时,应急响应避开事态扩大化,事故分析和处理可有效预防事故的重复发生。该文将介绍引起事故发生的危急源因素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事故发生的分析和处理方法。依据图1的理论,通过觉察和分析全部的危急源和环境因素,对危害影响大小不一的风险内容进展掌握,可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在进展危急源识别时,起关键作用的是施工工程部技术人员,工程部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程作业全过程中的危急源和环境因素进展识别,对识别出的重大危急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展评价,制定相应的掌握措施,使危害降低到可以承受并尽可能低的水平。对于辨识出的重大危急源,相关技术人员利用制定的施工方案,通过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对其进展总体掌握;通过明确责任人、明确具体措施方法(监护人旁站、仪器监测等)、全方位全天候对其进展监控。一旦觉察有失控的苗头,必需先撤离相关人员或停工,再实行措施,直到危急解除前方可恢复作业。任何工程开工前,工程部必需依据当地的环境、工程概况、施工内容等因素,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展危急源和环境因素识别。通过询问与沟通,现场观看,查阅安全检查记录,查阅伤亡事故、环境大事记录,收集相关外部信息等操作对危急源进展辨识。工程部组织施工队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质量治理人员、HSE治理人员、骨干作业人员依据该工程有关生产资料,从安全治理设施、办公生活区、临时设施、施工用电设备、高处作业机械、防火设备、化工危急品、检测检验仪器、起重运输机器、工程机械仪表、电开工具、施工环境季节因素、根底施工设备、钢筋作业、模板作业、混凝土作业、砌筑作业、装饰装修材料、防水作业、钢构造施工流程、铆工管工钳工焊工作业、起重作业、垂直运输作业、防腐作业、通风作业等对危急源进展识别,编制危急源清单。正常与特别状况下的施工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各工种作业运行流程,正常施工以外的临时性、突然性工作,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内的各项操作。常规活动,格外规活动,全部进入施工作业场所的人员相关各工种作业。风险分析和评价是进展行为干预的根底。行为干预是指治理人员对员工进展有效观看之后,通过沟通沟通后,指出并帮助其订正担忧全风险的行为或鼓舞其维系安全行为而实行的一系列的活动[2]。通过对担忧全行为的有效干预,使得处于担忧全状态的危急源和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掌握,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由工程经理、执行经理、施工经理、现场HSE监视人员、技术人员、专家参谋、有阅历的员工组成风险评价小组依据工程阅历和各种相关技术资料,承受科学的方法进展评价,初步评价出重大危急源和重要环境因素。风险评价主要承受D=LEC的风险评价法,并结合HSE检查登记台帐记录的问题和事故、大事台帐,确定重大风险。引发事故大事的机率,发生事故大事后的损害程度,造成损失的轻重程度,作业条件的危急程度。工程部依据风险评价记录,编制重大危急源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工程开工前的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对工程全过程、全方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展辨识和评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要对每一项工作进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评价,并制订治理方案。以上内容必需告知全部参与职工,使之熟知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安全防护和紧急避险。重大危急源名称及部位、安全措施、避险方法、责任人、应急等信息应张贴在现场明显位置,必需明确全天候的应急值班并公示,以便事故、大事状况的准时传递,明确安全事故的地点及类型、涉及的危急物质、事故伤亡状况、影响范围以及事态的掌握状况,适时启动应急程序。工程部对于开工前辨识出的重大危急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展综合地评估,确定哪些方面要作为“重中之重”加以严格掌握。一般建设工程的风险掌握措施,见表1。在危急源和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掌握的状况下,人的担忧全行为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工人在幸运、冒险、麻痹、从众、阅历等心理刺激下形成了走捷径的观念,都会导致担忧全行为;而担忧全行为消灭可能没有导致损害事故,又鼓舞了工人幸运、冒险、麻痹、从众、阅历等心理[3]。而这些人的担忧全行为要实现100%的监管和掌握,难度格外大且本钱很高。通过加强培训和演练可约束人的担忧全行为,方可避开事故的再次发生,以期到达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目标;但在事故发生时,工程相关人员必需作出应急响应、准时进展事故处理。当事故发生时,觉察人马上以任何形式告知四周其他人,并利用、对讲机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向应急救援领导机构报告,必要时可直接联系消防、医疗等部门。假设事故影响范围比较大,应急救援部门及相关人员应马上承受鸣笛、吹哨、播送、扬声器或大声喊叫等方式,通知并组织处于危急场所的人员撤离,必要时可与相邻有救援力量的单位、消防、医疗等机构联系、恳求支援。当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掌握时,应马上向上一级应急救援领导机构报告,恳求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事故觉察者应马上向工程部或安全监视员报告。如发生火灾事故且火灾性质较严峻时,必需马上拨打火警进展报警,并直接或者逐级报告至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马上前往发生事故地点,进展调查,处理或组织抢救;抢救的同时准时向业主和当地主管部门报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依据相关规定马上照实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业主(监理)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上报,按要求进展调查、分析和处理。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马上按系统逐级上报;依据事故的性质、严峻程度、可控性和社会影响,依据有关规定,按时照实向主管部门和业主(监理)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状况。事故发生后,工程部安全经理或现场工程经理、现场施工经理在进展报告的同时,马上组织撤离现场施工人员,快速组织实施应急治理措施,并快速实行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集中、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依据事态进展集中的势头,准时通知有可能涉及到的单位,避开造成更多人员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与的事故调查组,进展调查。发生轻伤事故和其它一般事故,由工程部安全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展调查和处理,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调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经过、缘由、损失和责任状况,调查伤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工龄、工资、级别、职称、职务、伤势部位和受过何种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有无预防措施,调查人证、物证、旁证在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的各种状况。通过现场勘察和调查询问的方法实行与发生事故有关的原始证据和证人口述材料,核查事故有关的各种记录和资料,把握与事故有关的细节和因素。事故调查除遵守以上程序外,还应符合施工地、国家以及业主(监理)方的相关规定要求。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缘由、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状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发生的各类事故不管大小、轻重,包括未遂大事,都要上报本工程部的HSE治理部门、业主和总包,并登记在事故台帐上。准时地调查、确认事故发生的根本缘由,依据事故的缘由制定出相应的订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缘由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严峻处理不放过、员工没有受过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对工作不负责任、违反劳动纪律、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对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的工程不按期实施、又不实行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劝阻不听造成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对无视劳动条件、消减安全保护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必需进展严峻处理。依据事故调查所分析的事故缘由和责任,实行以下预防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教育措施和治理措施,消退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掌握风险的措施。编制应急培训打算,应急救援组织应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展专业培训。内容为各专业的应急救援学问和相关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相互协调协作的力量。应急救援组织应对全员职工进展应急教育培训。内容为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应急反响力量。包括:如何避险、如何逃命、如何准时向应急救援部门报告等以及必要的急救常识。制定、完善治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治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考虑是否需要补充现有HSE治理文件的内容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事故发生后,工程部HSE治理部门承受各种方式快速传递事故信息,在工程部职工大会上,具体全面地介绍发生事故的状况,指出错误,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演练目的是测试预案和打算的充分程度;如黄清武等[4]基于人的行为规律和人的行为因素提出人的担忧全行为干预技术,到达影响人的担忧全行为的目的。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娴熟性,测试现有应急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协作部门的协调力量,通过演练来判别和改进应急预案和打算中的缺陷和缺乏。在对现有的危急源和环境因素进展充分识别的同时,也要看到人的担忧全行为遗留的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对现有的危急源和环境因素可通过制定措施降低风险,还需留意对事故发生后的风险因素的掌握,跟踪检查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对事故的发生需建立应对机制,实行一系列必要措施包括制定风险削减措施,通过危急源识别掌握、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理等活动,掌握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
风险识别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