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化学主要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一化学主要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化学主要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化学主要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物质类型方法主要仪器注意事项实例分离溶剂和溶质(需要蒸发NaCl(HO)2的是溶质固体)酒精灯、蒸发①不断搅拌;②析出大量固体时,用余溶解度差别大的易溶冷却皿、玻璃棒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NaCl固体结晶(KNO)3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升华酒精灯I(NaCl)2物分开一种易溶水另一种不溶解+NaCl溶过滤(CaCO)3漏斗、烧杯①一贴、二低、三靠;②沉淀要洗涤;不溶的物质与液体分过滤泥沙+水离①先查漏;②震荡时注意放气,③放液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时注意把上口的塞子打开;④上层液体从种溶剂里,l从碘4萃取分液漏斗同,把溶质提纯(一般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水中提取I2涉及3种物质)溶,不反应;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更大①先查漏;②震荡时注意放气,③放液分离植物油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液分液漏斗时注意把上口的塞子打开;④上层液体从和水的混合液体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物分离沸点不同,互溶的蒸馏烧瓶、冷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②冷凝乙醇和水、I2液体混合物(最后收集蒸馏凝管、温度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③加碎瓷片,防和CCl4的是液体)计、牛角管暴沸分离胶体与溶液(提纯淀粉与NaCl渗析半透膜更换蒸馏水胶体)溶液:..:①“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减”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易分离”“易复原”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被提纯的物质易复原。要求:①除杂试剂要过量;②“后除前”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常用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1NO灼热的铜丝网222COCONaOH溶液23COCO灼热CuO24COHCI饱和的NaHCO235CIHCI饱和的食盐水26炭粉CuO稀酸(如稀盐酸)7BaSOBaCOHCI或稀HSO43248NaCI溶液NaHCOHCI39FeCI溶液FeCIFe2310CuOFe(磁铁)11FeSO溶液CuSOFe44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鉴别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检验鉴定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类型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推断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①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检验②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方法③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④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3(注意表述: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加入xxx试剂产生xxx现象,则说明有xxx离子存在)(l)H+加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加入CaCO(NaCO)有气体产生323(2)Ba2+加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Mg2+加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4)Ag+加稀盐酸(或NaCl)(1)OH-加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l-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3)SO2-加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2(4)CO2-加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硝酸(或32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aCl要在NaCO之前加入,过滤后再加223盐酸然后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纯度更高的NaCl二、常见事故的处理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不能用水)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立即用适量NaHCO溶液(或稀HAC)作用,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3后用水冲洗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3稀溶液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4三、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摩尔,单位的符号mol阿伏加德罗常数:-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表示。?公式:N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N个粒子,(这个粒子一定是A直接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如:1molHO里面有N个HO分子,还可以说有2N个H原子,2A2AN个原子,但是不能说里面有H,另外1mol氢的说法是错的不能A2这么表示,1molH才是对的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n?公式:M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Vn?公式:Vm标准状况下,:标况,气体体积:..5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PV=nRT)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l/LnBC?公B式:Vn指溶质的物质的量,V指溶液的体积B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⑥溶液的配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摇匀: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误差分析:定容时仰小俯大,其他情况去分析溶质的质量及液体体积的变化nmBc??m↓,c↓;m↑,c↑;V↑,c↓;V↓,c↑VMV:..6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金属:Na、Mg、Al单质非金属:S、O、N22酸性氧化物:SO、SO、CO等322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O、CaO、FeO223氧化物:AlO等23纯盐氧化物:CO、NO等净含氧酸:HNO、HSO等324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HSO、HCl324酸按强弱分弱酸:HCO、HClO、CHCOOH233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SO、HSO2423物多元酸:HPO34强碱:NaOH、Ba(OH)2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HO、Fe(OH)32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CO23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OH)CO223溶液:NaCl溶液、稀HSO等24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3二、: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例如溶质):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例如溶剂):..7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1nm(粒子直径小1nm-100nm(粒子直>100nm(粒子直分散质的直径于10-9m)径在10-9~10-7m)径大于10-7m)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高分子合体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石灰乳、油水等体等性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质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83、Fe(OH)3胶体的制备像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溶液,至溶液呈红褐色。3①原理:FeCl+3HO(沸)=Fe(OH)(胶体)+3HCl3234、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②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③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注意胶体不带电,是胶粒带电)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Al(OH)、Fe(OH)胶体、33金属氧化物。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S胶体、硅23酸胶体、土壤胶体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电解质(酸、碱及盐)、②加热、③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④搅拌过度。:..95、胶体的应用胶体的应用常见的有:①盐卤点豆腐:将盐卤(MgCl?2HO)或石膏(CaSO?2HO)溶2242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②肥皂的制取分离③明矾、Fe(SO)溶液净水④FeCl溶液2433用于伤口止血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水泥硬化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⑨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6、胶体的提纯净化用半透膜进行渗析提纯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四、离子反应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水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CO、NH等。23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不是与水反应后导电。例如CO能导电是因CO与HO反应生成了HCO,HCO2222323能够电离而非CO本身电离。所以CO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22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③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补充:①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3、电离方程式:..10HSO=2H++SO2-HCl=H++Cl-HNO=H++NO-24433注意:1、HCO-、OH-、SO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342、HSO―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43、电离方程式没有条件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相应的离子符号①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②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③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4盐。五、:(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把强酸:HCl、HNO、HSO、强碱:可溶性盐拆成离子形式其324他不拆)第三步: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第四步: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3、离子共存问题(1)会反应即不能大量共存与H+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有:OH-、CO2-、HCO2-、SiO2-等333(2)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2+、HCO-、Cu2+、Al3+、Fe3+、Fe2+、Mg2+等43(3)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2-。3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CrO2-、NO3-4274、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1)看电荷是否守恒;(2)看对应的物质是否正确;(3)看左右两边原子个数是否相等;(4)看拆的是否正确10、氧化还原反应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11偏移)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升失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对应的产物为氧化产物)还原剂;降得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对应的产物为还原产物),氧化剂;...③、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A、双线桥法—表电子得失由反应物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并标明得失电子的情况及电子总数B、单线桥法—表电子的转移在反应物间由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不写得与失,只写转移的电子总数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⑤、(常用)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断,条件越多,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弱如:4HCl(浓)+MnOMnCl+2HO+Cl↑2222:..1216HCl(浓)+2KMnO=2KCl+2MnCl+8HO+5Cl↑4222易知氧化性:KMnO>MnO。,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变化程度越大,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2Fe+3Cl2FeClFe+S23FeS可知氧化性:Cl>S。⑥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a、常见的氧化剂:O、Cl、Br、FeCl、浓HSO、HNO、KMnO、22232434KClO等3b、常见的还原剂:Al、Mg、Zn、Fe等(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Fe2+、C、CO、H、HCl、HS、HI、KI等22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⑦、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骤:一标化合价、二找变价元素的变化值、三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确定化学计量数。、四查”⑧反应时注意“先强后弱”的原则,及“只相靠,不相交”的原则⑨氧化还原反应的题目先标化合价,再确定电子得失情况,计算时只看双线桥一边的电子总数,根据对应成比例进行计算

高一化学主要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742 KB
  • 时间2025-0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