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安全隐患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黑龙江能源技术学院
二0一0年十一月
黑龙江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安全隐患治理项目
(安全生产工作经费:黑龙江能源学院瓦斯抽放与利用演示教学基地建设及装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编号:
黑龙江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0年十一月
一、基本情况
1、办学和实训历史
黑龙江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彩云之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区。校园环境幽美,气候适宜,是理想的求学之地。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工业与信息委员会。具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由1980年创办的黑龙江煤炭工业学校发展而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改名为黑龙江工业学校,2002年10月经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备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黑龙江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从此拉开了黑龙江能源工业人才培养的新篇章。经过近5年的建设与发展,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于2007年9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厅遴选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云教高[2007]58号);煤矿安全实训基地于2007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云教高[2007]8号)。
学院设有成人教育学院、黑龙江省第192职业技能鉴定所、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战和ATA考试站、全国计算机等级NIT考试站。拥有数字化测量、PIC及自动控制等30多个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是一所具有现代化教学、实训、办公、生活设施的“花园式”学校。各类办学设施配套齐全。固定资产8391万元,其中实验实训设备价值1182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约2349m2, m2。设有采编室、自然书库、社科书库、报刊书库、报刊阅览室、专业资料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教材室。藏书总量达30多万册(含电子图书),其中纸质图书9万多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年订阅报刊400多种。设有校园网信息中心,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达到现代化要求。
目前,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场所有采矿实训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训室、瓦斯监测监控实训室、采矿CAD实训室、地质实训室、矿山测量实训室、数字化测量与GIS实训室各1间、矿山机电实训室各6间;地质模型及实训教室和矿山机械模型室各1间;专业计算机机房3间,学生用专业计算机共有150余台。机械实米以上,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
设在学院的职业技能培训站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以开展煤矿各种技术工种的培训鉴定。
虽然学院有了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规模,但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离高职学院的办学要求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学院拟申报“煤矿安全实训基地”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更好地满足煤炭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2、办学规模
学院系一所以工科为主,涵盖文理多个学科的高职学院。办学规模适中,现学历教育在校生4260人。目前,设有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六个教学系(部),开设采矿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地质与测量、选矿工程、水利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与桥梁、机电技术、发电厂及变电站、汽车运用与维修、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电气与自动化、广告设计与制作、现代文秘、会计电算化等18个高职专业,其中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省高职重点建设专业。建校至今,为社会培养了八千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煤炭系统,从厅级、矿级领导干部到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50%以上是我院上世纪80~90年代采矿专业毕业生。因此,学院享有“黑龙江省煤炭行业黄埔军校”誉称。
3、师资概况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78人,其中:副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69人、“双师型”教师62人;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12人,另有8人正在攻读研究生。此外,还从企业聘请了8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参与学院教学与专业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4、煤矿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建校以来,我校就开办了采煤、机电等地矿类专业。为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980年开始,在黑龙江省煤炭厅的大力扶持下创建了煤矿安全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0—1990年,本阶段在建校初期,添置了一些实训仪器,如:井巷模型室、矿物标本室、风表校验室等演示装置及一些教学模型。
第二阶段为1990年至今,面对全衡的情况,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我校加大了地矿类专业学历教育力度,学院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并且实训基地购买了技术含量更高的设备,如:现代瓦
瓦斯隐患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