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pdf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精选 3 篇)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1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 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 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
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
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
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 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
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 10 米大约到哪里,
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 10 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
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 10 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 2 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 3 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
用测
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
②1 米=100厘米 1m=100㎝
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
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说:
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
二、互动解疑
1、黑板的长是多少?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①估一估
2 米、3 米、5 米……
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
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
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
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
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
2、完成试一试
①先估测
②再量一量
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
1、在○里填上“<”、“>”或“=”。
①25 厘米○2 米②100 厘米○1 米
③51 厘米○49 厘米④98 厘米○89 厘米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⑤1 厘米○1 米⑥10 厘米○1 米
⑦33 厘米○3 米⑧6 米○600 厘米
2、填一填。
①1 米=()厘米②12 米+7 米=()米
③13 厘米+8 厘米=()厘米
④2 米+45 厘米=()米()厘米
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
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
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
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
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
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
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
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
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录的结果: 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 米 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 1m3cm 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
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
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 2m10cm 。那我站在门
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 `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
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 我们在测量的时候, 大家使用了米尺、 软尺、 小尺子等测量工具,
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
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
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
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
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
班的 2 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 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 2 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 、Net 进行
比较, 说得挺有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05 MB
  • 时间2025-0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