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是由【明月清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教材特点
历史教材体系:
以学科逻辑呈现的,追求的是精确、客观的历史知识以丰富、扩展认知结构,德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品德与社会:
以散点式呈现,为相关主题服务,使历史成为德育的“激活因子”
设计的思路是: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
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
困难1:我们都是外行 (兼职教师)
没有接受过相关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而缺乏系统的历史知识的积累。
教过相关的历史知识,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但由于“惯性”的作用,他们往往把历史等同于单纯的历史知识,而排斥相关的历史观念、历史思想、历史情感和历史体验,在执教中明显带有原学科的教学痕迹。
困难2:“太突然了”
不了解前因后果
突然“跳”出来的历史内容感到很陌生
困难3:“材料太多了”
在教材中编写了大量的图片、文字等材料
这些材料只是起到了示范与开阔思路的作用,为教师提供一些“灵感”,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的内容,教师根据需要选取一部分材料进行教学即可。但是,有些教师不理解编者的意图,认为教材中呈现的材料都需要进行讲解,所以如何取舍材料便成为他们的难题。
困难4:“离学生生活太远了”
对学生来说,历史遥远又陌生,缺乏“生活味”,有些学生甚至把历史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
建议或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品德课程中的历史教学应立足于品德教育,教材中关于历史内容的学习只是作为一个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赋予历史以生命(活化历史 )
精选历史叙事,找准儿童的“兴奋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品德发展的具体特征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重新组合和筛选,挖掘能够深入人心、发人深省的历史叙事。特别是那些流淌着真情和饱含辛酸的真实人物故事,打动学生的心灵。
创设历史情境,体验道德情感
情境教学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以达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之功效
出示有关时代背景和人物境遇的幻灯、实物、电影等资料来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历史画面
通过角色扮演(记者采访 )、开故事会、编演历史剧、参观纪念展览等活动营造历史情境,师生共同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想象、创造等方式使教材中物化为文字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
三、在现实中找寻历史感
让学生在现实、现在的生活中找到“历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历史与自身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鉴古知今,把过去时态的历史转变为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