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是由【wxq36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1
logo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一、 资产管理理论
(一) 商业贷款理论
(二) 资产转换理论
(三) 预期收入理论
二、 负债管理理论
三、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四、资产 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The Asset Management)
商业贷款理论
资产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The Asset Management)
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该理论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经营理论,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泛流行。此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早期的业务中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吸收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则有限。活期存款的不稳定性,迫使银行家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资产管理方面,特别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付客户的提款。
可见,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而不是求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观原因;其次,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商业银行早期,工商企业贷款需求比较单一,数量也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使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努力增加资金来源,扩大盈利,而只需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满足客户贷款和提款的要求。
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产结构的适当安排,实现经营原则(“三性”原则)的要求。
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01
商业贷款理论
01
观点: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自己的存款,那么银行只能倒闭。
01
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在这种贷款中,一般采取票据贴现的方式。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它具有自偿性。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在此,这种理论也称为“真实票据论”。
主要缺点:将银行的业务限制在狭义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内,对于大量的有偿还能力的贷款不予考虑。对于提款人的假设过于绝对化,就一般而论,存款人总是一面提款,也一面存款,总有一部分资金留在银行不取,而这部分资金就是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不需要保持太大的流动性。事实上,真实票据的自偿性不那么如人意,即使在经济情况好转的情况下也有相当的票据不能自偿。
转换理论
观点: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在存款人提现时能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不论是否具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购买那些需款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只要银行持有能随时在市场上变现并能确保损失最小化的资产,它的流动性就有较大的保证。
缺点明显: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同时,还要看市场特点,在经济危机发生时,证券抛售量往往大大超过证券购买量,就难以保证流动性。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