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太宗杀宫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答案(精选11篇).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太宗杀宫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答案(精选11篇)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太宗杀宫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答案(精选11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太宗杀宫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答案(精选11篇)
篇1:太宗杀宫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答案
太宗杀宫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答案
太宗杀宫人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谏()轻()益()
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1、恒:常常,平常谏:进谏,规劝轻:轻视、瞧不起益:帮助、好处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篇2:太宗杀宫人阅读答案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 )谏( )轻( )益( )
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恒:常常,平常谏:进谏,规劝轻:轻视、瞧不起益:帮助、好处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篇3:太宗杀宫人阅读附答案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 ) 谏( ) 轻( ) 益( )
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149
1、恒:常常,平常 谏:进谏,规劝 轻:轻视、瞧不起 益:帮助、好处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太宗纳谏真正的用意是让太宗知道杀了养马人会失民心,让诸侯看不起,阻止太宗杀养马人。
篇4:太宗出征文言文阅读答案
太宗出征文言文阅读答案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2分)
(1)次定州( ) (2)死无所恨 ( )
。(3分)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2分)
'行为中,你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王?(3分)
参考答案:
1.(2分) (1)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2)遗憾
2.(3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随驾出征的。) (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
3. (2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
4. (3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句子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3、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4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5、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篇5:太宗教子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太宗教子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参考答案:
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12.(2分)D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

2025年太宗杀宫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答案(精选11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