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化工作全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实现中原崛起。
(二)基本原则
讲求实效与适度超前相结合。信息化建设要根据需求,突出应用,发挥效益,防止重硬轻软,重建轻用。要立足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又要经济适用,杜绝重复建设。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发展规划、政策环境、市场秩序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相结合。既要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又要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社会化应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系统集成、管理咨询等信息服务业。
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信息化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一五”末,我省全民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推动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普及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体制创新不断深化,市场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国民信息化素质普遍提高,信息化人才明显增加。
经济领域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更加合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进一步推广,工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服务业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社会领域信息化蓬勃发展,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等方面普遍应用,数字信息资源比重明显增加,信息化在扶持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成为我省的新兴先导产业,走在中部前列。电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信业务收入“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左右;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50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300万户。
四、发展重点
(一)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十一五”期间,要深入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行业信息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经营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组合,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提高农业信息“落地入户”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
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