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号:201305093
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的辨证治疗经验
王光涛北京匡正伟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新东路1号塔园外交公寓5-2-72 100600
通讯作者:刘学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1007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各家临床经验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下面介绍我的临床经验。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退变、损伤,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有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二便功能异常、脊柱侧弯、活动受限、下肢感觉肌力异常、截瘫、反射异常等等。直腿抬高试验为主要体征检查手段。X线平片无诊断意义,CT、MRI可清晰显示突出的间盘,MRI更清晰。
2 腰椎管内容积(2)
椎管正中矢径(前后径)平均值为17mm(14-20mm),男女椎管矢径差别不大。椎管横径平均值为24mm(19-29mm),。此二径中,矢径最重要,一般认为,矢径小于13mm,横径小于18mm,可定为椎管狭窄。
,二者矢径比约1:-。-(腰1-5递增),--5递减)。
了解椎管内空间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预后。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期
分析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临床表现分期如下:
剧烈疼痛期。此期为间盘突出的急性期,亦为急性水肿期,以腰部疼痛、或下肢刀割样串痛为主,伴发下肢麻木,5-7天为高峰期。此期以水肿和压迫为病理基础。
疼痛缓解期。此期为水肿消退期,疼痛逐渐缓解,腰部及下肢的疼痛感显著减轻,刀割样感不明显,出现在急性期后,约持续2周。此期以压迫为主要病理基础。
麻木期。此期为后期的主要表现,出现在3周以后,以麻木为主,疼痛感很轻或完全消失,此期持续时间不定。此期以粘连、压迫为主要病理基础。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剧烈疼痛期的治疗。此期以制动配合扳法为主,目的在于减少外界刺激,避免水肿的加重,及积极地调整突出的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此期制动是很好的办法,可以明显减轻疼痛。不同扳法的选择很重要,前提是操作过程中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对扳法的预后要有充分的估计,因为扳法是双刃剑,有可能操作之后适得其反,扳法前对病情的充分判断、分析与手法的方案设计很重要。一般来讲,首先考虑如何摆放患者的体位,急性期病人多为强迫体位,能迁就这种体位治疗是最理想的。其次,依据患者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手法,因势利导,易于取效。如强迫屈曲体位者,则就此体位采取牵晃法为好。针对没有强迫体位的患者,各种扳法视情况应用,卧位扳法较安全。此期的治疗很关键,顺利的话可以立竿见影,并阻止粘连的形成,阻断病情临床进展。
疼痛缓解期的治疗。此期以扳法为主,目的在于调整突出的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此期是治疗的第二次机会,粘连尚未形成,仍有可能扭转压迫状态。
麻木期的治疗。此期的治疗以扳法和理筋为主,目的在于积极调整突出的间盘、粘连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神经末梢的刺激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法辨证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