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寿春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寿春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是由【zhileb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寿春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D.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南极
B.电饭煲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C.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D.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7.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屋顶结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B.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
C.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放热
D.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周看到“白气”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8.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9.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属于升华现象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固现象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
11.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手拉开弓;
B.运动员罚点球;
C.人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1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60g 和128g,体积分别为12cm3和16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a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8g/cm3 B.a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b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8g/cm3 D.b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5g/cm3
二、填空题
13.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深______米。(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取1500m/s)
14.某网站的论坛上记载:“ 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惊醒无数梦中人……”;你认为其内容是_______的(选填 “真实”或“不真实” ),理由是_____________。
15.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 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_;图中最上面的光的颜色为_______色,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 色光;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
__。
16.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h。
三、实验题
17.(8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向___________(填 “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上。(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如果让蜡烛在c点的位置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8.(8分)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增加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保持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这个实验探究了_____和_____的关系(选填“长度”、“频率”、“音色”或“音调”)。同样的器材_____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选填“能”或“不能”)。
四、作图题
20.(8分)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_)
21.(8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b、c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刹车前以90km/h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35m。
(1)汽车减速过程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司机若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此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70m(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饮酒后反应时间是多少?
23.(12分)下表是京广高铁线G81次列车时刻表,求G81次列车从北京西到驻马店西的平均速度?
车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G81
北京西
始发站
13:05
0
G81
石家庄
14:24
14:27
281
G81
郑州东
16:17
16:20
693
G81
驻马店西
17:05
17:08
912
G81
武汉
18:12
18:17
1229
G81
衡山西
20:15
20:20
1727
G81
广州
22:32
终点站
229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①按题意,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②由于成像后的光线是射向右下方的,所以不能在平面镜上成像(平面镜只在主光轴的上方),所以只能成一个实像.
③如果平面镜足够大,则“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又会在平面镜上成一个等大的虚像,平面像反射后的光线又会经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成在凸透镜左侧f与2f之间.此时相当于物距为4f.当然,也要满足凸透镜是足够大了才有此种情况).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此题的突破点是,AB只有在主光轴上的那点折射后入MN,其它均没有,故只有一个实像.
2、C
【详解】A.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可能被人耳听到,故A错误;
B.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
C.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
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北极,故A错误;
B.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错误;
C.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C正确;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物距u=30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5、B
【详解】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夏天开空调室内温度低,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开空调室内温度高,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选项B符合题意为答案.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6、B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详解】A. 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 “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 干手机将手烘干的过程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矿泉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故B正确;涂在皮肤上的酒精迅速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此过程吸收热量,故C错误;
“白气”是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应选B.
8、D
【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2g),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m甲=2g时,V甲=4cm3,V乙=2cm3,
ρ甲===
当乙物质的质量m乙=4g时,V乙=2cm3,
ρ乙= ==2g/cm3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4,故C错误;
D.体积为V乙′=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
m乙′=ρ乙V乙′=2g/cm3×5cm3=10g,
D正确。
9、B
【详解】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速度的大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由图示可知,只有乙段路程为匀速直线运动,B符合题意.
10、B
【解析】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C、D都显示的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因为弓拉弯了,跳板压弯了,竹子也被压弯了,只有在B中人踢球时,球运动了起来,是改变的球的运动状态.
12、C
【详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a、b两球的密度,再比较密度的大小;密度大的体积小是实心的。反之,是空心。a金属球的密度
b金属球的密度
ρb>ρa,故b是实心球,a是空心球。
故选C。
二、填空题
13、3000
【详解】超声波由水面到海底所用的时间
海底的深度
14、不真实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2]太空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我们不能听到碰撞的声音,故该内容不真实。
15、色散 红 黄 红外线
【详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由于黄色纸板只能反射黄光,所以我们能看到黄色光。
[4]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红外线。
16、车(或座椅或司机…)
【详解】[1]由于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所以一定选择一个和乘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即车或座椅或司机。
[2]如图标志牌表示:此处距西大桥8km,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所以由可得从标志牌到泸州最快需要的时间是
三、实验题
17、 上 c 投影仪 靠近
【详解】(1)[1]如图,,,故凸透镜的焦距为
(2)[2]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必须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节至同一高度上。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像,此时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所以应该将蜡烛向上移动。
(3)[3]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实像,则物距要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该把蜡烛放在c点。
[4]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规律应用在投影仪上。
(4)[5]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如果让蜡烛在c点的位置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18、40 25 偏小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详解】(1)[1]小车运动距离
sAB=-=
[2]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4][5]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19、音调 频率 能
【详解】[1][2]实验中可以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故这个实验探究了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3]同样的器材,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因此可以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四、作图题
20、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寿春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ilebei
  • 文件大小512 KB
  • 时间202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