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行动”
规范社会用字,共建文明潍坊
龙池镇瓦城小学
规范社会用字,共建文明潍坊
“啄木鸟行动”走进瓦城小学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我校以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普及社会用字规范化为起点,针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共建设文明潍坊。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社区街道两侧的企事业单位及经营单位标示名称的标(招)牌广告牌(栏、箱)、宣传标语等出现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字形不全等不规范用字情况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掌握社会用字规范的知识,提高对不规范用字的识别能力。
三、汉字规范化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了推行规范汉字的各种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等等,这些标准既是社会用字规范的标准,也是社会用字的法律依据。
四、调查人员:瓦城小学全体“啄木鸟行动”行动小组。
五、指导教师:赵凤敏、孙旭红、王冬雪
六:调查时间:2012年4月18日---4月22日
七:调查路线:⑴瓦城社区街道(集市南北)
⑵各商买店内
调查报告
瓦城小学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分三个“啄木鸟行动”小组,分别有赵凤敏、孙旭红、王冬雪老师带领,于2012年4月18日至22日,深入瓦城社区进行调查。通过对瓦东、瓦北这条集市大街路段及附近商买店内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繁体字,错别字普遍存在,异常字、简体字也常出现在不应该使用的地方。首先,错别字较多的出现,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广泛的。下面举例说明:“家具”错写作“家俱”, 有的是“白字先生”造成的,有的是为了达到“广告效应”故意使用错别字。如:某商店:“房屋折迁”的“折”(应为“拆”); 婚介广告:“搭桥”的“搭”写成了“打”; 低价“低”写成了“底”;这些错别字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较多的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向我们常说的“早餐”、“代销点”等都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得到很多人的默许。再如:“鸡蛋汤”变“鸡旦汤”; “零售”变成“另售”或“令售”;“出租”的“出”变成“上面‘二’下面‘山’”;“彩电”的“彩”写成“左采右竖”,虽然这并不影响人们的日常使用,但是对于文字的规范化工作确实一个很大的弊端。
再次、乱改乱造乱用成语问题。肆意乱改造成语大多出现在商品广告、商店牌匾和小广告中,这几乎已经成为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饰手段。例如,时装店:“衣衣不舍”、“百衣百顺”;药店广告: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某饭馆广告:“食全食美”、网吧店名:“一网情深”;这些广告或店名都是借谐音乱用了以下成语和常用语:“依依不舍”、“百依百顺”、““刻不容缓”、“十全十美”、“与时俱进”、“我行我素”、“一往情深”。乱改乱造成语或词语的现象干扰了小学生的认识。
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广告中也存在运用错字、别字、不规范字的现象。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形式,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对人们有着较强的影响。因此,广告中出现的错字、别字、不规范字更容易误导公众,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些群体。比如一则服装广告将“一鸣惊人”写作“衣鸣惊人”
规范社会用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