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我的邻居119散文(精选10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我的邻居119散文(精选10篇)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我的邻居119散文(精选10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我的邻居119散文(精选10篇)
篇1:邻居散文
邻居散文
上楼的时候,发现二楼门口的两张双层床空了。朝里看,人还在,一群人围坐在靠南的床边,絮叨着家常。
二楼住着一大群民工。准确地说是建筑工人。工地就在附近,工程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高档小区,不过现在已近尾声,年底就要交房了。
尽管从未到里面造访过,但总感觉有些亲切。他们说着和我一般的乡音,是那种铿锵有力的方言,音调高的时候,不懂的外人听起来像吵架。但在这里,即便他们人再多,我也从未听说过给其他邻居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总是有意识的放低声音,轻轻地讲话。
说起来,这群邻居已是第三拔了。二楼的房东至今还未装修,就把房子用来出租了。第一拔住的是三户兄弟,也是外地人,家里有几个小孩,感觉经常吵吵闹闹的。,人倒也斯文,就是有辆汽车老是要占别人的位置,电瓶车也在楼道门口排得挤挤的。第三拔就是这群民工了。140多平米的空间里,人越来越多。三兄弟好像是一户一房间,装璜公司有十几个人吧,于是在客厅里铺开了床,到这群二十多人的民工时,干脆就搭起了双层床,就连门厅附近也摆上了两张,挺像部队营房或者学生宿舍,济济一堂。
一开始,大家都有点担心,本来对二楼房东老是将房子租给一群人就有点意见,这次不仅创下了人数纪录,又是外来民工。但渐渐地却时总呆在家里的岳父说,怪了,别看这次住的人最多,但与前两次比都安静,他们总是轻轻地来去走动,尽管队伍有时排成一长溜。
春去冬来,转眼间,这群民工已住了大半年了。匆匆的照面中,虽然不打招呼,他们总带着憨憨的微笑。楼道大门的防盗锁极易自动碰上,他们于是轻声地启合,有几次夜里带着孩子进出,走来前面的某一位民工便会自觉地拉开大门,站在一边,等我们走过。
他们似乎总是生怕给周围带来什么麻烦,对自己的要求却很简单。一次上楼时,看到门口摆放着一个用过的油漆桶,里面盛着要洗的衣服。夏天天热的时候,有时会看见他们在楼道外面的地上放一个大脸盆,里面盛着菜,一群人边吃边纳凉,有人经过,他们就带有歉意地看着对方,待走过,再默默地吃饭。秋初有一次下大雨,看见他们在头上身上裹着红蓝相间的蛇皮布,落汤鸡般一路小跑着回来,但细瞅瞅,脸上却带着股酣畅的笑。
我会不自觉地将他们与那部很经典的《生存之民工》联系起来,同时,也渐渐地喜欢起了上下楼的那些瞬间,听到他们带来的熟悉乡音,还有遇上的那些平凡中的感动……
篇2:我的邻居的散文
我的邻居的散文
两栋楼房挨的很近,中间大概只有两三米的距离,对面那家的墙上不知道什么原因留下了一个洞,洞口只有拳头般大小,正对着我家窗户,前些日子发现有两只鸟在那儿忙碌,我知道准是这小两口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在这儿安营扎寨,共筑爱巢了。
由于我工作是两班制,实在是没有精力欢迎这对新邻居,只是偶尔与它们对视几眼,未曾有过多的交流。
忽一日,发现有两只毛茸茸的脑袋趴在洞口,正在向这边张望,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邻居”家添小孩啦!是的,这是两只幼鸟,头上还有花纹,它们扑闪着好奇的小眼睛望着我,还时不时的叫上两声,是在向我问好呢,还是想表达什么别的意思?
望着这对可爱的小生命,我顿时爱心泛滥,好想把它们接过来亲自抚养。对!用棍子绑上米粒喂给它们吃也可以。此想法刚冒出来就被自己给否定了,它们是吃虫子的荤食动物,会接受素食吗?正当我浮想联翩的时候,又有两只脑袋从后面挤了出来,塞满了整个洞口。天!四胞胎!
“嗨,可爱的小鸟。”我情不自禁的向它们发出了友好的信息。
“你有病吧!这鸟听的懂吗?”丈夫的声音从身后传了过来。我不置可否,和小鸟说话就有病?那我这病就有些年头了。我依然故我,继续欣赏着这四胞胎,通过它们的'个头以及叫唤的声音,我就能分辨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来。这时,初为母亲的鸟妈妈衔着一条虫子飞了回来。鸟儿们立即中断了与我的交流,一起张大了嘴巴叫唤着迎向它们的母亲,看来它们的肚子都饿了。我饶有兴趣的观察着这幅画面:这一条虫子给哪个孩子呢?难不成分成四等份?
鸟妈妈也够调皮的,它把虫子往每个孩子的嘴里都递了一下,最后又都拿了出来。这是什么意思?是逗他们玩呢,还是想告诉孩子们这食物来之不易?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虫子最终成了老三的腹中餐。
见没了虫子,鸟儿们叫得也没那么带劲了,只能目送鸟妈妈飞走,继续等待下一份食物。
鸟妈妈刚飞走,又有一只鸟飞回来了,我能确定不是刚才那只鸟,看来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鸟类毕竟是鸟类,不可能进化到像人类一样流行组合或者单亲家庭。这只鸟能力非凡,它嘴里衔的可不止一条虫子,估计有三四条之多。
从哪里弄来这么多虫子呀?批发市场吗?还有虫子在鸟嘴里挣扎呢!看来这虫子够新鲜的,在保质期之类,但再挣扎也是枉然,虫子很快就成了鸟儿们的口中餐。鸟爸爸很欣慰地的看着这四胞胎,停在洞口与孩子们亲昵着,享受着它们的天伦之乐,完全无视于我这个大活人的存在,我有意轻咳了一声。
“嗄――”鸟爸爸一声怪叫,迅速地飞到屋顶上去了,望着我依然不安地叫着。看来它误会我的意思了。以为我会对它的家庭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四只小鸟也一起缩回了洞里。鸟爸爸的叫声是在告诉孩子们人类的一个真理:防人之心不可无!
唉,我后悔死了。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和谐就这样被我破坏了。望着空空的的洞口,我想象这里面的格局,是四室两厅还是一家六口挤在一个大炕上?真有意思,人其实又何尚不是学这些鸟儿们一样,幼小时完全依赖于父母。父母是天,是地,是整个世界,后来长大了,所谓的翅膀硬了,长能耐了,又有多少儿女会反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自从我惊扰了这个家庭之后,我便再也没有机会见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了,我只能望着寂寞的洞口,若有所思。
篇3: 我的邻居119散文
我的邻居119散文
和“119”为邻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了,不管是单位还是家属院,都总是隔墙邻居。
当初我们单位还与金昌日报社合署办公,而自己还是单身,就栖身在单位办公室里,因此与隔墙为邻的金昌消防“119”就有了不解之缘,不管是起床号、早操、训练,还是出警,总是在窗内听得清清楚楚,在窗口看得明明白白。那时,尤其是在“119”内还有一个可以通心的朋友,他虽然是官兵中的官,可是他却喜欢文字,常常拿着他的最新作品来我的办公室探讨,或者在晚上值班的时候打电话去他的办公室聊天。我们也常常在他家里对酒当歌,听他讲他的军营故事;在我的陋室风清月白,听我吹我的文坛逸事,因此对“119”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在他的文字里,我了解了“119”人一天都在干些什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认识了许多“119”的官和兵,觉得他们虽然和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一样,人生开门七件事,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他们的生活里却多了些特别的内容,那就是职业的神圣与风险、忠诚与奉献。十多年之后我们单位搬到了党校,可是还是隔着中医院与“119”为邻。更为有意思的是,单位搬到了中医院那边的时候,我的家却又搬到了报社家属楼,且是四楼楼头,几乎与“119”那高处不胜寒的训练塔比肩了。
我想,自己早起的习惯,可能与“119”为邻二十年来雷打不动的起床号有很大关系。
那时候,我站在报社四楼的窗口,看“119”的大院,桃红柳绿,满园芳菲,一条长长的水泥跑道将其圈在中央。那些闻号而起的官兵出晨操,一身橄榄绿,或列队,或自由,或快或慢,阵阵口号声中绕着那园子一圈又一圈。我想他们的长跑是不会过于疲累的,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朝气,当然还因为他们围着跑的是一个绿色的“氧吧”,为他们提供了清洁的空气。朋友说,那满园的绿树繁花和碧草菜畦,都是战士们在训练之余,一锹一镐刨掉厚厚的沙石,再从郊外拉来一车又一车的黄土置换出来的。然后精心的施肥、撒籽、侍候,等着有了绿色,不管是官还是兵,在业余都喜欢到那里去,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般呵护着它们的成长,喜悦着它们的顽强,为它们除去杂物,为它们浇水灌溉。是啊,在这个植一棵树比生一个孩子还难的戈壁滩上,谁不爱惜和喜欢一草一木,更何况是自己汗水换来的园圃!
当然,园圃是知道回报的。
春天的花朵,为他们送上美丽与希望;
夏天的芬芳,为他们送上清凉与祝福;
舞蹈的蜂蝶,为他们送去向往与充实。
如果说,他们在春夏两季收到的是纯美的精神礼物,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舒缓了身心的疲累,有了些田园的诗意。那么到了秋天,收到的就是更为殷实的礼物了,时令新鲜的蔬菜,诸如茄子、辣椒、香菜、洋葱、西红柿,再加上他们绿色饲养而得的大肉,都摆上了他们的餐桌,那份喜悦自不必说。到了冬天,万木萧疏,有时一场大雪覆盖四野,但那跑道却是什么时候都是干净的,他们总是及时清雪,并将之送到了园内,即保了园圃的墒情,又为他们的强身健体提供了干净清洁的场地。
有了很好的“营养”,工作的劲头自然就足。
那时候,我站在四楼的窗口,不管春夏秋冬都能看到他们青春的身影,在训练场上翻飞。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高高的`训练塔前,他们扛着长长的带着挂勾的梯子,奔跑如飞,然后一层又一层地以极快的速度向上攀缘,直到塔顶:那数米高的障碍栏和攀杆,窄窄的“独木桥”、低矮的“地道”等等,一切应急可能遇到的环境,他们都一一涉足,一一苦练。通心的朋友说,消防上的事儿,没有这些真本事是不行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又一茬。朋友虽然是那样地喜欢着“119”,那些曾经认识的官和兵,到最后都不得不含着泪水华丽转身,有的退休,有的转业,有的调离,有的退伍,但我却一直欣赏着他们创造的那一抹绿,那一份精神,羡慕着那些青春的身影!我不止一次地想,这是上苍给我的一份特殊礼物!
我想说一棵树,一棵春天里总是早早开花的树。
在楼下隔墙“119”院内西北角原有一棵榆树,每年春天它总是最早发芽,但最早生出的不是叶芽,而是小小的暗红花蕾,慢慢地生长,在未绽裂之前,一树暗红,肃穆而庄重。也许在一场春雪之后,也许在一场春雨之后,在你转眼的瞬间,却已是蓬蓬勃勃的一树浅绿淡黄的榆钱儿穗子,赏心悦目。等到榆钱儿熟透随风而飘,便是一树的绿叶,陪着你度过一夏一秋。你能听得见小鸟落在它的枝头歌唱,你能看得见微风轻抚它浓绿的枝叶;小雨中它轻声吟唱,狂风中它坚强厮守。不知道这棵榆树是如何生长在那里的,也许是飞鸟衔着不慎掉落的种子,也许是被风送到了那个角落,反正它就那样在那里扎根了。但“119”人不会因为它是不速之客就怠慢它,而是精心的呵护着它。待着我们这栋隔墙家属楼建成,前面沿小院围墙有了一个尺把宽数十米长的花池之后,它的根须便从墙下的泥土里延伸了过来,它的种子便飘落在了花池里。数度光阴,如今一个窄而长的小花池里,除了满墙的爬山虎,几棵特意种植的其它树之外,大大小小就全是榆树了。尤其是隔墙这边的两棵孪生榆,虽然那边那棵由于建设需要已经被伐,但这孪生榆已经长得葳葳蕤蕤,俨然那棵的再生。恍惚间,常常觉得就是原来的那棵,只是被时光移到了这边,继续丰富着我们的目光!
我想说的,其实还是“119”大院里的人。
因为他们青春,他们阳光,他们坚韧,他们执著。
我不知道那些一茬又一茬的年轻面孔而陌生面孔来自哪里,也不知道最后他们又去了何方,但那种橄榄色的精神和责任却一直留在了自己的生活里。新陈代谢,你走了他来了,时光不知不觉过去了,但精神没有过去,责任没有过去,而且更加发扬光大。
现正在“119”供职的另一位军官朋友说,毕竟是军营,能一辈子呆在军营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一茬的老兵退伍了,另一茬的新兵就紧跟着来了,传统性的训练年年进行,实战性的演练更是少不了,那些不能确定时间的抢险救灾行动,就更不用说了,逢警必出是使命也是职责。现在的新兵来源更趋多元化,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生兵一年比一年多,个性都非常强,但他们对军营所要求的比较特殊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活习惯、纪律要求常常让人产生疑虑。正像那首歌里唱的,“人们把爱情想像得太美好太诱惑”。新兵在进警营之前,基本上都有那种对警营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在他们入伍集训的时候,根据现实的需要,都要进行各种方式的生活、学习、体能、思想等全方位的培训。尤其是对警营生活严格程式化的适应,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是,当他们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之后,基本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因为,按朋友的话说,就像那首《说句心里话》歌里所唱的:“有国才有家,既然来当兵,就是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家……”他们所受的都是传统儒家教育,“齐家、治天下”谁都懂,更何况他们的文化层次都比较高,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对警营生活也就处之若泰了。
由此我想,一个战士的成长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不管他来自哪里,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有合适的雨水,哪怕有风雷电击,哪怕有寒冬酷暑,都能扎根,都能成长,都能应付与承担。

2025年我的邻居119散文(精选10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