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把孩子交给世界初中作文1000字(共24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把孩子交给世界初中作文1000字(共24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把孩子交给世界初中作文1000字(共2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把孩子交给世界初中作文1000字(共24篇)
篇1:把孩子交给世界初中作文1000字
把孩子交给世界初中作文1000字
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世界。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卖灵魂。告诉他读书虽然重要,但也要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世界啊,你要给孩子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顶上的球,但是没有人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伤。孩子的父亲来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上去吧,我在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样高。这位父亲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来时,他告诉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没有扶过梯子。”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有这样一架梯子,许多孩子都为了等待那个扶梯人而徘徊不前。其实,孩子一个人也可以爬得更高。
你把孩子交给世界,也许孩子会更强大。
篇2:教师职业作文:把孩子交给世界
教师职业作文:把孩子交给世界
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20年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世界。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卖灵魂。告诉他读书虽然重要,但也要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世界啊,你要给孩子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顶上的球,但是没有人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伤。孩子的父亲来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上去吧,我在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样高。这位父亲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来时,
他告诉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没有扶过梯子。”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有这样一架梯子,许多孩子都为了等待那个扶梯人而徘徊不前。其实,孩子一个人也可以爬得更高。
你把孩子交给世界,也许孩子会更强大。
拟定一生蓝图 没有好先生就没有启蒙。大学是对一个人深加工的地方,而之前的底子和模样已经由基础教育打下:不论是小皇帝还是小公主,都得离开罩着他们的“父皇”“母后”进入学校,接受集体生活与正规授课的洗礼,学习各学科基础知识,学会待人接物,开始规律作息。这是他们社会化的起始,人格成长的初级阶段,像一枚干细胞开始迅速分化。此时从老师处学到的东西,完全融进生命、化入血液。大学之后所学,则只能作为附加知识——骨架已经搭起,骨缝已然闭合,不论是长肌肉还是长脂肪,总之是没法再长高了。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雕刻师,一天,他问正在雕刻石狮子的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父亲说:“看!拿这头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头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父亲进一步解释说:“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的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毫不客气地给教师行业提高“准入门槛”:“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如果说待启蒙者是一张纤尘不染的白纸,那启蒙先生无疑参与拟定了待启蒙者一生的心中蓝图。1912月8日,身为长沙修业学校教师的徐特立,在学校操场进行演讲之时,讲至国耻民辱不胜激愤,热泪如倾,当场挥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砍下,血书“请开国会,断指送行”交给请愿团。时为其学生的毛泽东后来回忆起徐特立的壮怀激烈,认为“这给了我对革命的第一次感性认识”。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0岁入学,他的启蒙先生钱伯圭年轻时曾游学于上海,是深藏不露的革命党人。一天,钱伯圭拉住钱穆问:“听说你能读《三国演义》,是这样吗?”钱穆称是。老师告诉他:“这样的书不要再读了。一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这是因为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才会这样。像现在欧洲的英、法等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我们以后该学他们。”
一番教导,让钱穆顿觉“巨雷轰顶,全心震撼”。多年之后他回忆道,自己毕生所从事的治学研究,其最初动力都来自于老师的这一番启发。他自己入大学执教之前曾做过小学教师,8年中学教师。钱穆晚年曾多次对人说,教大学不如教中学,教中学不如教小学。
篇3:把心交给文字作文1400字
把心交给文字作文1400字
我喜欢写随笔,我也喜欢音乐,我喜欢边写随笔边唱歌,我愿意将这两种我认为最美好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每一篇随笔,都值得被冠以一个如歌一样的名字,而当我听到一首歌时,又会由歌词和曲调想起过往的一些事,接着就写下一些文字。这些背后有着音符的文字不停跳跃着,就像是音乐随笔,又是另外一种欣赏与享受。这让我想到博客,这种新新事物的出现,可以说是随笔的电子形式。人们把对随笔的热衷和对音乐的喜爱完美相合,便将博客推向了时代的高潮。可见,是随笔成就了博客,是博客给了随笔一把梯子,把文字放飞到自由的天空。
随笔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不需要为爬格子而十分劳力伤神。相反,随笔这一写作形式为所有人敞开大门。这一点又与歌唱不谋而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唱美声或者能将通俗唱得传神,但毋庸置疑的是,歌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本能。同样,随笔是一个人从灵魂深处反映出来的事和情最真实的写照。因此,从某个意义说,无论是谁,写出的随笔均无高低优劣之分,就像我的语文老师在批阅随笔时从不打分而只是写评语一样。更准确地说,他是在给作者所提出的问题作回复,相互进行讨论,而非评语。作者和读者在“随笔”,继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这一点来看,随笔足以跻身为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写作体裁之一。
随笔强调的是自由的写作风格。如果说小说是一章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诗歌是一曲悠扬的山谣,散文是一段余音绕梁的钢琴曲,那随笔就是一首明快上口的流行歌。随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记得当我在自己的随笔中天马行空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曾对我说:“随便你写什么吧,写你爱写的。有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如此愿意将心交给文字,难道不是语文老师最大的荣幸吗?”
同时,读随笔也是一种沐浴着阳光般小有幸福的享受。有幸在高中当了三年的语文课代表,感触最深的就是同学们对于写随笔的热情程度远高于写应试作文。偶尔翻看身边这些同龄人的随笔,就会不禁感受到一种兴奋和力量。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五十个充满智慧的脑子自然而然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精彩生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在栽着月季时的期待,喂着小狗时的快乐,取得好成绩时的欣慰,遇到挫折时的难过,碰到误解时的苦闷抑或是看到好书时的兴奋,然后将想法付诸于笔端的各种或零落或完整的心情。
鲁迅先生说:“兴之所至,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善哉!大凡热爱随笔写作的人们都有相同或类似的感触,经过一些事,随之产生一番感慨,心中便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谈天说地海阔天空都无妨,畅想快乐吐露抱怨均无碍,这一方面,随笔最为适宜。写随笔的时候,不用一直想着是否文以载道,不用一下场在意是否自圆其说,不用一直担心写到后来是否“客死他乡”。写随笔时的感情,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口是心非,而是一种呼之欲出、行云流水的感觉。随笔只是一种记录生活状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平凡却不平庸,单纯却不单调,随意却不随便,既使我们笔耕不辍,又令生活保留了原味,就像一个音乐创作人,刹那灵感突现,就会逐渐地形成一首动听的曲子。
不刻意地去创作的作品,才最有成为杰作的可能,也才是最原汁原味、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作品。
随笔,决不是随便写几笔,可以说是“跟随你的一支笔”,而且是一支有魔力的笔。它记录下我们的生活和在生活中的感受,陪伴我们走过有风雨有阳光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随时翻检,随时播放,随时反省。一篇随笔,一首歌,一个生活的侧面,串起来便成了一段人生。边写边唱,行者无疆。
篇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000字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对于教师教育的研究篇幅众多,投入精力也多,他曾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专门来论述如何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以及指导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快速稳步成长。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也多次提到对教师的要求,比如作业笔下的“亚努什•科尔恰克”。

2025年把孩子交给世界初中作文1000字(共2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25-0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