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医学影像学在食管癌治疗决策中应用的专家共识.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2医学影像学在食管癌治疗决策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是由【rongfun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医学影像学在食管癌治疗决策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医学影像学在食管癌治疗决策中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我 国恶性肿瘤中的第6位和第4位, [1]。我国食管癌超过90%为鳞状细胞癌(简称为"鳞癌 "),以中晚期肿瘤为主[2,31尽管近年来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 剂等治疗方式有突破性进展,但手术切除及放化疗仍然是食管癌的主 要治疗方式[3,4,5,6J根据食管癌治疗前临床分期不同(表1),可 采取内镜微创切除、根治性手术切除、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切除或者 单纯放化疗等不同的治疗策略[4,5,6,7J目前,病理学检查仍然是食 管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是食管癌临床分期的主要依 据[4,5,6,71在食管癌治疗决策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参考国内外研 究进展及行业专家意见,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分会就医学影像学在 食管癌治疗决策中的选择及应用形成以下共识,供同道参考。
表1食管癌TNM 分期标准(UICC/AJCC 2017年第8版)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重度不典型增生,定义为恶性细胞未突破基底膜
T1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
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
T1b
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原发肿瘤(T)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侵犯食管外膜
T4肿瘤侵犯食管邻近组织器官
T4a肿瘤侵犯胸膜、心、包、奇静脉、膈肌或腹膜
T4b肿瘤侵犯其他邻近组织,如主动脉、椎体或气管
区域淋巴结(N)
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1〜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3〜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3》7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
M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备注:TNM :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 );
UICC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
AJCC :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o
一、食管癌内镜切除前影像诊断策略
(一)食管癌内镜切除的适应证
内镜下切除早期食管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患者的消化 功能影响小,而且还可以提供准确的组织病理学信息,适用于早期肿 瘤,尤其是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3,4,5,6J早期食管癌适合微创 切除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结转移率低,单纯切除原发病灶有望获得很好 的预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T1期淋巴结转移率 %〜%,其中T1b期转移率17%〜30%,而T1a期仅为 %〜%[8,9,10,11]。除了浸润深度以外,T1期肿瘤淋巴结转移 风险还与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灶大小相关。有学者认为低分化或者大于 2 cm的T1a期腺癌应该采用手术切除,而小于2 cm并且不伴有脉管 侵犯的T1b期高分化肿瘤可以推荐采用内镜切除[9]。当然,内镜切除 目前主要适用于T1a期食管癌[4,5,6。《2019年版美国国立综合癌 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食 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指南》建议,T1aN0M0 期食管癌首选内镜下 粘膜切除和粘膜剥离术进行治疗[4]。《中国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 年版)》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的绝对适应证定为:病变 局限在上皮层或粘膜固有层的食管癌、食管粘膜重度异型增生[5]。相 对适应证定为:病变浸润粘膜肌层或粘膜下浅层,未发现有淋巴结转 移的临床证据[5]。若术前判断病变浸润至粘膜下深层及以上,原则上 应行外科手术治疗[5]。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食管癌诊疗指南》 将内镜下切除食管癌的适应证定为T1aN0M0[6]。
(二)早期食管癌的影像检查技术比较
T1a期食管癌内镜切除与手术切除的生存预后无区别,但是前者 因保留食管可以保证患者生活质量[3,12]。通过影像学方法诊断T1a 期食管癌是决定是否适合内镜切除的关键[4,5,6]在各种检查手段中, 食管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组织分辨率优 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 ,CT)和正电子发 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而且 具有实时动态显像的优点,是目前常用的早期食管癌T分期诊断工具 [3,4,5,6J EUS可显示食管壁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固有肌 层、外膜层5层结构,早期食管癌EUS典型表现为局限于粘膜层且不 超过粘膜下层的低回声病灶[13]。一项基于1 019例T1期食管癌的 荟萃分析显示,术前EUS评价食管壁肿瘤侵犯深度的准确性为89%, 其中诊断T1a食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95% CI: 82%〜 88% )和87% (95% CI: 84%〜90%),诊断T1b食管癌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分别为86%(95% CI: 82%〜89%)和86%( 95% CI: 83%〜 89%)[14]。另一项综合2 880例不同分期食管癌的荟萃分析显示, 虽然术前EUS诊断T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仅为79%,但是诊断T1a期 和T1b期食管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4%( 95% CI: 80%〜88%)和83%
(95% CI: 80% 〜86%),特异性分别为 91%( 95% CI: 88% 〜94% ) 和89% ( 95% CI: 86%〜92% )[15]。由于T1a期肿瘤淋巴结转移风 险较低,术前EUS诊断T1a的肿瘤可以成为内镜手术治疗比较可靠的
判定指标[8,9,10,11] CT扫描食管壁厚度大于3 mm可以见于食管
癌,但也可见于良性肿瘤、炎症及纤维化等病变[16]。尽管CT多平面 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可用于食管癌的T分期,准确率达到88%〜 %,但是病例样本量较小,并且以进展期肿瘤为主,无法对T1 期肿瘤进一步细分[17,18]。由于PET-CT及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够 高,其诊断食管癌T1分期的准确性不如EUS ( 42% vs 71% ) [19]。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的软组织分辨 率明显优于CT及PET-CT,3. 0 T MRI的Radial VIBE成像序列对 T1/T2期食管癌的分期准确性和EUS相仿(90. 5%〜1
% vs 1% ), 对于T3/T4期食管癌的分期准确性高于EUS ( 81. 8%〜% vs % ) [20]。随着技术进步,预临床验证阶段的7. 0 T MRI可望实 现高组织分辨率成像,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s,DWI )及其表观扩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 )、分数各向异性图(fractional anisotrophy map, FA map )及方向编码彩色分数各向异性图(direction-encoded color fractionalanisotrophy map )等序列可以清晰显示离体食管壁粘膜 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内环肌、肌间结缔组织、 外纵肌和外膜8层结构,肿瘤T分期准确性达到1%,表明MRI 在食管癌T分期方面具有远期应用前景[21, 22]。
早期食管癌影像诊断方法选择
早期食管癌EUS典型表现为局限于粘膜层且不超过粘膜下层的 低回声病灶,相比其他检查手段具有更高准确性[13]。而目前MRI对 于T1a和T1b期食管癌也显示出较好的鉴别能力[23],但普及性不及 EUS ,尚待进一步推广[6]。总体来说,目前临床上EUS是诊断T1a 期早期肿瘤,决定是否适合内镜微创切除食管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 段,有条件时,MRI也可以作为检查方法[4,5,6]
二、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前影像学评估策略
(一)食管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019年版《NCCN 食管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指南》建议T1bN0 食管癌手术切除,T1bN +或T2〜4aN0〜N +食管癌患者推荐术前放 化疗或直接手术,而T4b期食管癌、多发和多站淋巴结肿大、食管胃 交界部肿瘤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远处转移的IV期肿瘤是手术禁忌 证[4]。《中国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对于病变长度大于3 cm、 宽度大于3/4周径、侵及粘膜下层的早期(T1N0M0 )食管癌患者, 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T1b〜3N0〜1M0食管癌推荐首选外科手术治 疗,而T4b、N3、M1是手术禁忌证[5]。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食管癌诊疗指南》建议临床诊断T1b〜2N0的胸段食管癌首选外科 手术治疗,T1b〜2N+或T3〜4aN0〜N +的胸段食管癌则推荐术前 放化疗,而T4b期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肿瘤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伴有远处转移的V期肿瘤是手术禁忌证[6]。
(二)T4b食管癌影像诊断方式决策
按照临床诊疗规范,根治性手术前需要排除T4b食管癌。2019 年版《NCCN 食管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指南》推荐EUS、CT、PET-CT 作为进展期食管癌的常规检查[4]。结合国情,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 学会《食管癌诊疗指南》推荐增强CT、颈部超声、EUS作为分期诊断 的主要检查手段,必要时使用支气管内镜超声(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EBUS ) [6]。食管与周围重要器官之间的脂肪间 隙消失被认为是CT或PET-CT诊断T4b期肿瘤的重要参考依据,其 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和80%,但当脂肪组织受肿瘤组织压迫 或者放疗反应会导致评价不准[24]。T4b期肿瘤侵犯的重要器官包括 大血管和气管等。大血管搏动容易影响成像质量,早期CT扫描速度 慢,诊断食管癌侵犯主动脉的效果欠佳[25]。近年来多层螺旋CT增强 扫描明显提高血管评价的准确性, mm作为主动脉侵犯的标准,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 %、%、%、%,和 %[26]。另一项关于CT与EUS诊断食管癌侵犯主动脉的对比研 究显示,CT诊断主动脉侵犯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 3%、 33. 3%%,EUS诊断主动脉受侵犯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98. 7%、87. 5%和99. 3%,CT联合EUS诊断主动脉受侵犯的 准确性、%、%%,对比显示 EUS诊断主动脉受侵犯的准确性最高,而联合CT之后并不会提高诊 断效能[27]。食管癌手术的禁忌证还包括主气道受侵犯,CT成像可表 现为气管或左主支气管壁受压变平或者出现压痕,该征象诊断气管受
%〜1% ,特异性为68%~98%,准确性为
74%〜97% ,差异比较大[24]。而EUS、EBUS及常规支气管镜诊断 气管侵犯的准确性分别为85%、91%和78% ,其中EBUS优于EUS 和CT ,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无明显优势[28,29,30,31,32,33。总体而 言,EUS诊断T4b期食管癌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也有研究显示EUS 与CT诊断T4b肿瘤的准确性差异不明显,虽然CT联合EUS后检测 的特异性由20%提高至4 0% ,但其敏感性无显著区别(87% vs 88 % ) , EUS对评估已行颈部超声和胸腹部CT检查的食管癌患者不 会带来额外益处[34]。此外EUS有探测深度限制,容易受食管狭窄影 响,诊断食管癌的失败率可达14%〜17% ,并且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经 验[35, 36, 37LMRI对进展期食管癌的分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38, 39]。
1. 5T MRI心电门控序列区分<T4a期和T4b期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 和准确性分别为86%〜1%、67%〜84%和75%〜87%[28,40],诊 断支气管或主动脉侵犯的正确率为67%〜1%[25,28,41,42,43]。尽 管NCCN 等指南未将MRI推荐为常规检查手段,但其评价T4b食管 癌的诊断准确性与CT相近,而且具有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等优势, 食管癌分期诊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4,5,6,24,44』总体而言,CT检 查简便易行,可作为评价食管癌可切除性的初诊方法,尤其是不适合 EUS检查的患者;当CT无法可靠地排除T4b期肿瘤,有必要使用EUS 或EBUS进一步评估。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影像诊断决策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患者
(N1-3)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8%〜47% vs 70%〜92% ) [45,46,47]。多发和多站淋巴结肿大、远处非区域性淋 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手术禁忌证[4,5,6。食管癌可以发生颈部、纵隔及 腹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ultrasonography,US )是检测颈部淋 巴结转移最经济简便的一种方法[48]。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食 管癌诊疗指南》建议超声怀疑淋巴结转移者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 活检[6]。与检查价格昂贵的PET-CT对比,颈部US检测淋巴结转移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差别[49]。而颈部CT检查阴性的患者中, US联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5% ( 9/174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50]。 对于常规超声难以探测的纵隔淋巴结,可以使用食管超声(EUS )检 测,转移性淋巴结主要表现为直径大于1 cm、圆形或类圆形的均质低 回声病灶[48]。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对于检测区域淋巴结转移,EUS 的敏感性优于CT和PET-CT (80% vs 50% & 57%
),但是特异性不
及后两者(70% vs 83% & 85%) [51]。因为超声探测深度有限,难
以检测远离食管的淋巴结,CT及PET-CT可以起补充作用。增强CT 可以提高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淋巴结短径大于1 cm、不均匀 强化是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17]。尽管文献报道PET-CT测量标 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 )大于2. 5可作为转移 淋巴结的诊断标准[52],临床经验上PET-CT显示淋巴结失去正常形 态,无明显淋巴结门结构,放射性明显增高,诊断转移的可靠性最高; 仅失去正常形态的小于1 cm的淋巴结,如果没有明显高代谢,并不 能排除淋巴结转移;如果是虽然淋巴结大于1 cm,代谢活跃,只要正 常淋巴结形态存在,诊断转移淋巴结需谨慎;淋巴结大于1 cm、但没 有代谢活跃可排除转移瘤。但这仅限于诊断经验,具体的诊断效能需 要大数据分析。不过CT及PET-CT难以区分食管癌及癌旁淋巴结, 需要EUS加以诊断[51L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但是由于 MRI成像参数差异,目前缺乏淋巴结检测的大规模数据库。几个小样 本研究显示,MRI诊断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38%〜62%、 68%〜85%,使用钆对比剂可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至 1%和78%,而使用SPIO对比剂的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 达到 1% 和 %[5 3,54]。另有研究显示,PET-MRI、EUS、PET-CT %、%、66. 7%和 50. 0%,PET-MRI综合代谢信息及良好软组织分辨率的优势,诊断食 管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优势[52]。由于MRI未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淋 巴结检测,目前缺乏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研究数据。影像组学 (radiomics )通过计算机挖掘和处理CT、MRI等影像图像蕴含的海 量信息,构建预测模型,在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较好的潜力, 其临床价值有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55, 56, 57, 581总的来 说,常规超声及EUS可以作为术前详细区分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主要 检测方法,CT及PET-CT可以对超声无法检测的淋巴结起补充作用。
食管癌远处转移影像诊断决策
肿瘤远处转移是食管癌手术的禁忌证[4,5, 6。超声作为一种经济 简便的筛查方法,常用于腹部转移瘤诊断,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 层扫描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 SPECT)和MRI分别对肺部、骨骼及脑转移瘤比较敏感。虽然螺旋 CT评价大于1 cm转移灶的准确性达到90%,但是血行转移和腹腔转 移的敏感性仅为46%〜81%[59,60]。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食 管癌诊疗指南》则建议CT怀疑肝脏转移者接受腹部MRI增强检查[6]。 PET的敏感性优于CT ,结合CT的定位优势,PET-CT诊断远处转移 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可达69%〜81%及91%〜93%[61,62]。目 前PET-CT是评价远处转移瘤的金标准[63LPET-CT检测远处转移瘤 可以使20%食管癌初诊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64]。总的来说, PET-CT是排除远处转移的最优手段,但在考虑费用因素或者基层医 院无PET-CT设备时,可以选择其他检测方法,比如头颅CT或MR 排除脑转移瘤、胸部CT排除肺转移和纵隔淋巴结转移,颈部超声排 除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超声或MRI排除内脏转移瘤,骨扫描 排除骨转移瘤。

2022医学影像学在食管癌治疗决策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ongfunian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