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题5课题1原电池 】是由【junjun287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专题5课题1原电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课题1 原电池
添加副标题
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
一、原电池
主要缺点:锌极板有大量气泡,
干扰铜极板现象的观察。
必修2第38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活动与探究”
比较所学原电池装置,探讨原电池装置设计要求
一、原电池
比较所学原电池装置,探讨原电池装置设计要求
选修3第12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动与探究”
优点:克服了锌极板有铜析出的现象;盐桥能说明内电路中离子的迁移
缺点:电流密度依然较小,不足以使小灯泡发亮
总结:原电池装置设计要求
01
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增大电池的电流密度,
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
。。。。。。。
02
检索咨询
1、影响电池的电流密度的大小的因素:
电极的表面积、极间距、介质等
2、影响电池放电效率、放电时间的因素:
电池的极化作用
弊端:极化作用会使电极的放电反应变得迟钝,充电变得困难,影响电池的工作时间。
措施:加入去极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可有效降低了电极的极化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效率。
为此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图5-2 Zn - Cu原电池示意图
铜锌原电池
1.装置的组装
取一块锌片(6cm×)和一块铜片
(6cm×),两者之间放一块海绵(厚度2cm),用橡皮筋固定好,用导线把小灯泡( )和锌片、铜片连接起来,插入放有50ml蒸馏水的100ml小烧杯中,组装这样的装置多个备用。
研究:去极化剂、电极材料、介质对放电效果的影响
向三个装置中分别加入 10ml 的稀硫酸,编号为甲
01
丙,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02
向甲装置中加入 5ml 3% 的双氧水,振荡溶液,
03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04
向乙装置中加入 g 的重铬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05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06
向丙装置中加入 g 的高锰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07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08
先变亮后变暗
2.去极化剂的选择
2.去极化剂的选择
加入物质
小灯泡发光的时间
小灯泡发光的亮度
实验结论
5ml 3%的双氧水
约6 min
灯丝亮
重铬酸钾
效果最好
g
重铬酸钾
约13 min
三者中最亮
g
高锰酸钾
约4 min
较双氧水亮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电极材料:Al -C (),与Al-Cu对比
溶液介质:稀硫酸
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溶液介质:稀盐酸
电极材料:Zn-C(),与Zn-Cu对比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3.电极材料的选择
专题5课题1原电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