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教学设计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 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 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 即景”。
《长相思》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它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 活的词。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本课的前两首诗 为《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词侧重“由景悟情”,引导学生抓住动态描写 和静态描写,从而品味动静结合,为接下来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奠定基础。
《长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 界则自成高格。”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词人羁 旅怀乡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诗、词、文言文都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 外资料等方法学习古诗词。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作为老师,在 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教学目标
.会认“榆、畔、聒” 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习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起:入我相思门 (课前板书课题及作者)
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思念都是人们说不尽的话题。在李白的笔下,思念是一轮皎洁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王安石的笔下思念是一缕和煦的春风一一“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思念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一 -《长相思》。
.理解词牌名。
“长相思”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关注“长”,理解“长相思”指长久的思念,深深的思念。)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词牌名,读出相思的绵长。
长相思,相思长。齐读课题。
.自读诗词,学习生字。
请大家把这首词自读三遍,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读通句子,把课文念得字正腔圆。
(1)学习单上的练习题可以检测出我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请大家选择出正确的读音。
“更”在文中为什么读第一声?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惑。(出示)
geng :①改变,改换;②经历;③旧时一夜分为五更。
geng :①再,又;②越发,愈加。
(这里的“更”表示夜里的计时单位,读第一声。)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要把课文念得字正腔圆。
.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1)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想来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听哦!你们 听出来了吗?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我们一起读一读。
(2)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3)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教师评价)
.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大意。
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长的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仔细地看看书 上的插图和注释,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1)学习单上有两道选择题来考一考大家。(出示)
①聒的意思是( )。
A声音嘈杂 B声音悦耳
除了注释还有其他方法理解“聒”的意思吗?
(出示“聒”的字形演变过程。“聒”表示舌头发出的嘈杂声,感觉像弓箭一样刺入了耳 朵使人厌烦。)
②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是()。
,雪下了整整一更。
,雪下了一更又一更。
你为什么选择B呢?
(从“风一更,雪一更”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气十分恶劣,风雪交加、风雪不止。正是这嘈杂的寒 风朔雪之声将词人的梦境打断,难以入眠。)
(2)词人为何“梦不成”?仅仅是因为风雪声太大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引导学生关注“聒 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词人心里想的是哪儿?(板书贴:故园)“故园”指的是一一词人 的故乡。

原来不只是风雪扰梦,更是乡愁扰梦啊!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 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二、承:望故乡渺邈

(1)我们先来学习上阕。听请老师的要求,默读这部分文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预设A: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着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 篷都亮着灯。
追问A:你从哪看出是一座座山、一条条河?
预设B:将士们跋山涉水,向着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追问B:只有一座山、一条河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两个“一程”。
小结:作者一连用了两个“一”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
那都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山一一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水一一波涛滚滚,巨浪滔天。(从中感受到了将士们行军的 路途遥远与艰辛。)
(3)创设情境,师描述行军路线。
他们向哪儿前进?(板书贴:榆关)
路程到底有多远多艰难呢?来,我们一起看一看那段行军路线。(出示配乐和图片)
1682年,康熙皇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 陪同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二十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八十多个日日夜夜。
(4)想象行军路上遇到的艰难,并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这么多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哪,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预设:山路陡峭崎岖,积满了雪,将士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攀登着,有时脚下一滑,就会坠入悬崖。 风雪刮在脸上,像刀割一般,吹得眼睛都睁不开。
预设:军粮有限,他们饥寒交迫、瑟瑟发抖。有的士兵病倒了,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地走着,有 的倒下后却再也爬不起来。
来,读出你的感受。多不容易呀!长路漫漫,目的地还在遥远的榆关,这大队人马,翻山越岭, 登舟涉水,风餐露宿,多么艰险辛苦。齐读!
(5)品读“夜深千帐灯”。
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晚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来看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①看插图,描述画面。
预设: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大雪漫天飞舞,军旗随风飘动,无数顶帐篷透出昏 黄的灯光。
这样的画面,那就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一夜深千帐灯。
②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七万人的营帐呀!队伍如此庞大,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夜色深 深,这千帐之灯在穹庐之下又是何等的壮观。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此时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在做些什 么呢?
预设:给家人写信、商量行军计划、包扎伤口
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在行路之人看来温情脉脉,但又有着怎样的酸楚。词人的视角高 远,帐内烛光闪闪,每一盏烛光下,都是一颗思归的心。齐读句子。
短短五个字,点明了军帐之多,队伍之庞大。不仅写出了军队的阵势,还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 想,难怪历来备受名家推崇。文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这5个字能与千古壮观的境界相提并论。
小结:同学们,词的上阕从将士们跋山涉水,身向榆关(板书:身向),至!J “夜 深千帐灯”,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

接下来让我们轻轻走进纳兰性德的营帐,试着体会他的情感。
(1)教师范读,想象画面。
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下阕,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风雪声音频)
(2)全班交流。
预设:我听到了寒风呼啸而过,看到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纳兰性德被风雪声吵得心烦意乱,翻来 覆去睡不着觉。
预设:我听到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已经下了几尺深。纳兰性德被风雪声吵得睡不着,他望着天
边的月亮,想着家人是不是也在看月亮呢?
我想问问纳兰性德,此时你辗转反侧,你望月怀乡,你身向榆关,你的“心”在哪里?(板书: 心系故园)
三、转:仍怜故乡水
1.
质疑
“故园无此声”。
难道故乡真的没有风雪声吗?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预设:故园有亲人的陪伴,风雪再大也不觉得寒冷。
.创设情境,描写画面。
此时,故园的人,故园的景,故园的情都浮现在了纳兰性德的眼前,是那么 的美,他会想到些什么呢?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 画面或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配乐引导: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纳兰性德和家长一起在郊外踏青赏花, 在草地上嬉戏打闹,在阳光下奔跑,在微风中放飞纸莺。那也可能是一个团圆佳节或 者月朗星稀的夜晚,亦或是千千万万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预设:那可能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纳兰性德和朋友们一起登高望远,在山顶一边喝酒、谈 心,一边欣赏美景。
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这样美好的画面都破碎了。这样幸福的情景都破碎了。
.对比感受,有感情朗读。
引导:这里没有春光明媚,没有朋友的欢笑,有的只是一一(指名学生朗读词句)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引导: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天伦之乐,有的只是一一(指名学生朗读词句)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故园是那样温暖舒适、宁静、详和;而身向榆关,却只有风雪交加,只有寒冷孤寂,卧不成眠, 怎能不想家?这种身心分离(撕开板书贴)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撕碎了一颗思乡的心!
此时被乡愁聒碎的仅仅是纳兰性德的心吗?还有谁的心?(将士们)
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下阙。
小结:词的下阙从“千帐灯”,聚焦到了 “一帐灯”,从帐外的风雪之声写 到了帐内的乡梦不成,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词人的思乡之情。
.关注单元篇章页
一景一物道尽了一路的艰辛,上下阕同样写景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引出篇章页:一动一静展现了一幅幅饱含词人情感的画面。
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抓住动景和静景,体会到了词人身向榆关,却心 系故园。
U!
、合:相思无尽处
.纳兰性德明明心系故园,为什么要身向榆关呢?
孟子日:“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就是说,读诗词、文章一定要了解作者。我们来 了解一下纳兰性德。
.了解纳兰性德及写作背景。
找到答案了吗?现在你就是纳兰性德,我想问你,你既然如此思念故园,为什么还要那么艰难地 行军呢?为什么不回家乡?
预设:他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要保护皇帝的安全,同时也渴望建功立业。
君命难违,作为一品侍卫他重任在肩,他只能一一(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他只能一一(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小结: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交织在一起,化作了这长长的相思。这便 是相思前加一个“长”的原因了。
.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纳兰性德虽然一生短暂,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 300多首词,不愧为“满清第一词人”。课后同学 们可以去搜集纳兰性德的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还可以读一读南唐词人李煜的《长相思•一 重山》,比较两首词的异同之处。
板书设计
长相思
纳兰性德
身向榆关
心系故园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60287****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5-02-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