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是由【jimil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1 -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目 录
现代杀虫剂 …………………………………………………………………3
……………………………………………………………3
……………………………………………………………3
2 危害 …………………………………………………………………………3
………………………………………………………………………3
………………………………………………………………………4
………………………………………………………4
……………………………………………………………………4
……………………………………………………………………………5
……………………………………………………………………………6
……………………………………………………………………………6
3 杀虫剂替代品 ………………………………………………………………6
…………………………………………………………………6
………………………………………………………7
………………………………………………………7
…………………………………………………………7
………………………………………………………………7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2 -
…………………………………………………………………7
4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7
参考文献………………………………………………………………………………8
- 3 -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摘要:
通过阅读《寂静的春天》了解到杀虫剂曾在农药害虫防治和卫生害虫防治中做出过突出贡献。但由于它特殊的化学性质,难降解,高毒性,使用中易造成积累从而产生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动物的生命生活。针对杀虫剂所引起危害人类、动物、植物、水源、土壤等事件,我们应当积极寻找研制化学杀虫剂的替代品,严格监控市场,开展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杀虫剂;污染;治理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4 -
1 现代杀虫剂
大部分现代杀虫剂早期可以划分为两个化学品门类;一类是以DDT(又称滴滴涕,我国以禁止使用)为代表的“氯化烃”;另一类则是包含各种有机磷的杀虫剂,已较为熟悉的马拉硫磷和对硫磷(已禁用,,农业部第322号公告)为代表。
但如今还有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烟碱类、生物源类等杀虫剂。

以DDT为代表的有机氯类杀虫剂曾在农药害虫防治和卫生害虫防治中做出过突出贡献。
1987年,一位德国化学家首先合成 DDT ( 双氯苯基三氯乙烷 )。但是直到1939年,它才作为杀虫剂的公用才被人们发现。随即,DDT就被誉为虫害病的终结者。瑞士人保罗·穆勒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战争时期,成千上文的士兵、难民和囚犯都在身上喷洒DDT来对付虱子。我国也曾使用DDT防治棉蕾铃期害虫,果树食心虫,农田作物粘虫、蔬菜菜青虫等。它也曾在减轻疟疾伤寒等危害中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它特殊的化学性质,难降解,高毒性,使用中易造成积累从而污染环境。残留于植物中的DDT,可通过“食物链”或其他途径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存留于富含脂肪的器官中(肝、肾上腺、甲状腺、睾丸),沉积的毒素严重地影响了人体健康,目前已禁止使用。但DDT的一些工业用途,包括以它为原料的农药,还需要以DDT作为中间体,例如三氯杀螨醇。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6 -
除DDT外,有机氯类杀虫剂还包括氯丹、艾氏剂(已禁用,,农业部第322号公告)、狄氏剂(已禁用,,农业部第322号公告)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已问世半个多世纪,无论是品种或产量都在杀虫剂中仍居首位。
它的杀虫机理是抑制胆碱酶活性,使害虫中毒。
由于多年推广的高效剧毒品种因其易造成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性、易致果锈及伤害天敌等缺陷已逐渐被淘汰,目前正向着更高效和低毒化方向发展。
危害

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的。草率使用杀虫剂将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引起中毒反应,危害神经系统,甚至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突变、畸形、癌症。
然而多数人对杀虫剂的认知并不全面。
很多人认为,低毒的杀虫剂是“安全”的,对人畜均无影响,因为肝脏拥有解毒功能;肝脏的解毒功能是由酶来完成,若酶遭到破坏,就得由人们来承受全部的毒性了。
酶遭到破坏可能发生在不同种低毒杀虫剂混合的情况下。在它们混合的过程中,一种化合物破坏了另一种物质解毒的酶,使得毒性强化,这可能产生大于它们本身毒性50倍的结果。它意味着普通一碗沙拉里可能残留着不同杀虫剂的结合,法定标准之内的残留会发生反应。
甚至因为对杀虫剂认知的不全面,在我们采取了看似足够的预防措施后,仍可能发生威胁人类生命的中毒事件。

杀虫剂种类繁多,且毒性程度不一,大体可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
在短期内摄入一定量杀虫剂便引起急性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神志不清、瞳孔缩小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便会引起死亡。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6 -
【案例】
2006年7月31日,因处理一批进口小麦引发溴甲烷泄露的急性中毒事件。在近距离接触溴甲烷的操作人员中,有3例操作不久后即出现喉痒、喷嚏、头晕、胸闷、头疼、口干、眼花、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由于事发时间正值当晚,未引起注意。第二天早晨另一例也出现上述同样症状。次日下午这些患者的症状不断加重,遂被立即送往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
——杀虫剂溴甲烷气体泄露致急性中毒4例报告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8月第20卷第4期)
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就是连续接触、吸入、食用较小量的杀虫剂,杀虫剂在人体组织内进一步积累而引起的慢性中毒。相较于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更为可怕,它具有或长或短的潜伏期,发病慢,持续性长,难以鉴别,使得它影响的范围更广。杀虫剂通过少量长期被人类或牲畜摄入的途径,在生物体内进行富集积累,将引起脏器损失,阻碍正常的生成代谢。

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极大的,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例。正常情况下神经间通过乙酰胆碱进行传递,完成传递后通过特殊的酶消除乙酰胆碱,防治乙酰胆碱积累到危险的程度。若不及时消除,身体的运动将极不协调——颤抖 、肌肉痉挛、抽搐,并很快死亡。
而有机磷将破坏这种特殊的酶使人体精神错乱、震颤言语失调等,而受神经支配的心脏、支气管、肠胃等也将相继出现问题。

三致性指的是致突变、致畸、致癌。
几代蚊子接触DDT后变异为雌雄同体;使用各种苯酚处理过的植物将遭受严重的染色体破坏、基因变化,出现大量的突变和“不可逆转的遗传变化”。
动物实验可以证明,氯化烃类的杀虫剂可以轻松突破胎盘壁垒,而胎盘是胚胎与母亲体内有害物质的保护层。虽然这样吸收的毒性较少,但也不可忽视婴儿比大人更易中毒。这也意味着一个人从他生命的开始就在不断吸收有害物质并在以后的生命里不断积累。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7 -
如我们所知杀虫剂摧毁了保护人类免受伤害的酶,妨碍人类获取能量的氧化过程,破坏各种器官本来的功能,还可能引发慢性的、不可逆转的细胞变化,最终使状况恶化。

大量的杀虫剂施用在农田、花园、森林以及野外并通过雨水或其他方式汇入河流,在这里它们与其他化学剂、生活垃圾混合发生不为人知的反应、转化,有的产物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以至于我们无法用普通的方法使其分解,更糟糕的是大量污染物在河流中淤积,我们甚至无法识别它们。
水滋养了整条生物链,从小至尘埃的浮游生物到人类,我们也不可否认与食物链循环途径相似,水源污染中的毒素也会以此进入整条生物链。
为了控制消除人们不想要的某一种昆虫,在森林中大面积喷洒农药,这些化学剂飘落在溪流,树冠或是土地上,紧接着随着雨水、溪流、江河、地下水加入去往海洋的循环中。
水源污染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2007年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4》中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有一半儿童的死亡是由被污染的水造成的,死亡原因就包括癌症。以孟加拉国为例若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癌症。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8 -
如上图所示,有关消化道癌症的分布图,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断水质与消化道癌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水质好的地方消化道癌症的死亡率较低。

由于杀虫剂的难降解性导致它可以在土壤中驻留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使用毒杀芬消除白蚁,10年后土壤中仍有残留;使用氯丹12年后仍可以发现残留,残留量是最初剂量的15%。
看似适量的杀虫剂,在几年后仍有如此惊人含量。杀虫剂的持久性使得每一次喷洒都是原来基础上的叠加。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毒性又将是高于土壤的数倍,最终的受害者将是人类。

杀虫剂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动物体内,并带来许多不可逆转的伤害。
由于水体被杀虫剂等化学试剂污染河流中的鱼类大量死亡。有的是受杀虫剂直接影响而死亡,有的是误食被杀虫剂所杀死的昆虫,毒素通过食物链浓缩富集鱼儿体内。
1961年,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科罗拉多河曾由于DDT、六氯苯胺、氯丹、毒杀芬泄露导致下游27种鱼类死亡。
鱼类的大量死亡对于食鱼鸟类——苍鹭、鹈鹕、鸥等鸟类也是一场灾难。当食鱼鸟类食用大量由杀虫剂而死亡的鱼类后,它们也会紧接着迈入死亡的步伐。
密歇根的害虫防治所喷洒的药物曾使大量的鸟儿死亡,它们颤抖、失去飞行能力、麻痹、抽搐。
除此,杀虫剂也给未来投下阴影——不育症。野鸡吃下很小的剂量并不会死去,下的蛋却会大大减少,侥幸孵出的小鸡也会在不久后死去。这一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禽类。接触艾氏剂的老鼠产下的老鼠通常多病而短命;经过艾氏剂药物治疗的母狗,产下的小狗三天后就死了。
人类畜养的牛、羊、蜜蜂也深受杀虫剂的毒害。
3 杀虫剂的替代品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10 -
生物源杀虫剂是近年来的热点,生物源杀虫剂包括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物质及其代谢物。
动物源杀虫剂
动物源生物防治主要可分为昆虫内、外激素的应用和天敌动物的应用。


昆虫内激素的应用主要包括3种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羽化激素。它们三者相互协调控制,共同保证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三者任一缺一都将阻止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

1)大量诱捕法
通过释放大量信息素诱捕雄性昆虫。例如,舞毒蛾。在昆虫分布地区沿岸设置人工合成的引诱剂诱捕雄蛾,此法还可用于昆虫调查工作。
当引诱剂与毒剂相结合时,将有机磷毒素固定在浸染引诱剂的纤维板上,使其不被野生动物吃掉。此法残留物很快就会消散且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2)交配干扰法
将引诱剂与某种颗粒材料相结合,并从飞机上洒下,迷惑雄蛾,改变其正常行为,使雄蛾找不到雌蛾,减少交配几率。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 10 -

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动物特殊鸟类、捕食性昆虫、寄生虫等以控制害虫。
例如,通过引进细腰黄蜂控制日本甲虫;例如从中东引进斑点蓿蚜虫的天敌拯救加州的苜蓿产业。
通过引进天敌的生物防治法控制害虫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虽效果较慢,但它更便宜,无残留,能实现永久性控制。
微生物源杀虫剂
通过使用真菌、细菌、病毒等手段控制害虫数量。这种方法对环境和人类伤害很小,针对性强,对于非目标昆虫几乎不产生影响。因此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
植物物源杀虫剂
通过部分植物对昆虫的驱虫、杀虫作用,对昆虫有一定引诱、趋避、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控制害虫数目。此法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提高全民素质,正确认知杀虫剂
正确认识杀虫剂的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正确、合理使用杀虫剂,提高全民素质,树立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加强杀虫剂管理
对于杀虫剂的生产排放环节严格管理,对于不法商贩严格处理。在使用农药的 过程中及时监控,避免出现中毒、泄露,伤害人体或污染环境的事件。
研究新型杀虫剂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活的唯一空间,减轻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依赖政府或是环保人士,这需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心、努力,才能实现。
姓名 邓靓雯 学号 2014090208 论文题目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